•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自主研发传感器为核电站安全把脉

    记者27日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继自主研发核电站用高温耐辐射加速度传感器之后,其新研发的耐辐射声发射传感器也顺利通过验收,该设备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泄漏监测系统配套,已提供“华龙一号”的福清5号、6号机组投入使用。这一系列产品的交付,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拥有国产化的核电安全监测“听诊把脉”设备。

    核电站传感器是核电运行在线监测系统的核心关键元件之一。中物院总体所所长邱勇研究员说,核电站传感器使用环境恶劣,需要长期在高温高辐照环境中可靠工作,市场上通用的传感器及其制备工艺根本无法满足。

    他说,要使整个传感器耐辐照,组成传感器的每一种材料都要耐辐射,要在经历108rad辐照(相当于核电机组工作60年的辐照剂量)后还能保持性能不变,选材要考究、试验验证也不能少,从传感器的敏感材料、本体材料,到接插件、高温电缆所用的金属、非金属材料都要一一验证。同时,高温对传感器来说也是致命的,普通传感器在几百摄氏度下根本就没了信号,都被“热”坏了,而核电传感器需要在高温下稳定地“站岗”,以便“听诊”出每一次故障。

    该所科研团队历时4年完成了核电用高温耐辐射加速度传感器和耐辐射声发射传感器的自主研发。2015年8月,该所研发的配套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高温耐辐射加速度传感器通过验收;去年10月,该所研制的配套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的耐辐射声发射传感器通过验收;今年7月耐辐射声发射传感器通过验收,供“华龙一号”国内首台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号、6号机组泄漏监测系统上使用。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