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荣耀、小米、OPPO等一批依托技术与创新优势的手机品牌的研发投入在逐年加大。
市场与技术的角逐
以荣耀为例,12月10日,在香港发布三款重磅自研技术,分别在网络使用场景、全面屏以及摄像头上将技术层级再进一步。
会上,荣耀产品副总裁熊军民先对2018年荣耀在国内外的市场进行了复盘,无一例外,增长是显著的。在众多国外新市场的探索中,从南亚、东南亚再到欧洲,荣耀的每一步都足够坚实。
据Counterpoint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18年上半年表现特点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手机市场状况不佳,出货量较前一年呈持续下滑态势,2018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销量下跌10%,由于国内是全球手机需求量最大的地区,国内市场的饱和程度之高与市场需求之弱成为了一大难题。当下手机业也因此被冠以正值“寒冬”期,而荣耀却逆袭取得了领跑全行业的32%同比增速。
此外,多方销售数据显示,依托持续的创新,爆款战略以及高效的运营模式,荣耀手机在2018双11销售榜单上再次蝉联销冠,海外多国市场也入围前四。
为什么在全球手机行业并不紧俏的时代,以荣耀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却能够很好地抓住市场脉络,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并能不断扩大?荣耀总裁赵明曾解释过,技术是根本,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改变现状的重要工具。
2018年是荣耀手机的技术年,先后推出了AI 2.0相关技术、GPU Turbo图形加速技术、THE NINE液冷散热技术、CPU Turbo技术、AIS手持超级夜景技术等。这些自研技术为荣耀手机的产品性能带来质的提升,极大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为荣耀手机赢得了较好的销量与口碑。
同时,2018年对整体手机行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产品发布,更多聚焦在硬件的升级,会更多关注屏幕、处理芯片以及内存等的全面改进。而如今,手机行业更加注重“软硬兼施”。单纯靠硬件提升不足以提起消费者的强烈购买欲望,只有真正适应时下用户痛点,贴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设计与软件功能才能让他们心满意足的掏腰包。
所以,针对手机游戏的加速功能、对时间要求苛刻的快充功能以及智能识别的AI拍照功能成为了消费者首先关注的焦点。在如今硬件配置同质化如此严重的时代下,只有寻求技术差异化、体验差异化才能抓住用户的心。
科技加持贯彻技术决定论
荣耀手机在10日香港发布会上展示的三项全新自研技术:Link Turbo全网络聚合技术,全面屏外观新突破的魅眼全视屏以及4800万AI超清摄影技术。其中,Link Turbo是一项智能识别Wi-Fi和蜂窝数据,确保用户能够享受到最佳的网络体验,不会失去连接的技术,基于荣耀自研的MP-ATP协议。
MP-ATP是系统级协议,未来蜂窝网络升级到5G,MP-ATP依然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具有聚合和分流两种模式,例如在游戏及视频这样的大流量、强稳定性需求时,数据会根据WiFi和4G的通讯状况,智能选择线路以及做线路的传输叠加,缓冲及等待将不再出现。分流模式则是有限选择质量较好的网络环境适配,例如移动支付时WiFi信号不佳将切回4G信号,待支付完成自动变回WiFi.
魅眼全视屏是将前置摄像头完全嵌入到屏幕之下,屏幕不开孔,与显示屏融为一体。全面屏概念再次深化。同时,屏下摄像头的位置位于屏幕左上角信号栏左侧,完全不影响全面屏幕的显示,也就更好地解决了体验问题。为解决屏幕不开孔的透光问题,荣耀使用强透光材料使光线进入,以达到最小的视觉干扰。
由于硬件配置的提升,荣耀最新的拍摄技术或许会获得更多好评,索尼顶级镜头IMX586+麒麟980双ISP+AI超清优化。索尼IMX586 Sensor模组,物理像素4800万,同时还采用了1/2.0英寸超大CMOS,再加上麒麟980的双通道ISP,图像处理能力较之前提升了46%,AI超清优化则用算法将照片质量再度提升一步,充分发挥了双核NPU的能力,将4800万像素的照片还原得更加清晰。
荣耀技术核心的特点,不仅在于自研,更在于其对手机行业的引领作用明显,而技术指导产品的未来也将是很长一段时间行业将要进行的课题。
市场转变促品牌升级
手机企业大部分用故事塑造品牌,故事的主角走向奠定品牌的流向。国内对互联网概念的贯彻相对较深,也导致在一定程度上迭代速度惊人。如何更好地定位自己成了每一个品牌的攻坚难题。
荣耀在品牌的塑造上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从互联网延伸,再回馈互联网。年轻人对荣耀的喜爱程度大大提升,通过不同的跨界合作,荣耀对潮流的引领成为其受欢迎的重要保证,不仅让荣耀的产品调性愈发鲜明,更进一步夯实荣耀的极致科技属性。
荣耀战略和品牌发展官张晓云曾在个人微博发布工具随笔中写道,面对变化中的市场与成长中的全球青年用户群体,荣耀品牌将以更加开放、联结、分享的方式,建立新青年文化社群、聚焦并引爆用户需求。用户需求与品牌升级的双背景下,荣耀从logo的转变就已开始,深度契合用户、特别是成长中的年轻用户需求,是品牌升级的另一要义。技术在侧将成为其品牌发展的坚实倚靠。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