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强者,会让实力配上自己的雄心。”今年9月底,中国女排用在世界杯赛场10连胜最终夺冠的强势表现,验证了这个道理。如今,这句话再度被中国车企吉利印证。
12月15日,世界顶级房车赛事2019WTCR房车世界杯收官站,在马来西亚雪邦赛道落幕。作为首个征战该赛事的中国品牌,领克车队成了“最大赢家”:在十站赛事中,它共获得9个车队冠军、8个车手冠军,还以624分的傲人总成绩,夺得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汽联认证的世界级赛事中的首个年度总冠军,由此实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在世界顶级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
这无疑是个熨帖人心的消息。虽然赛车是个自带专业门槛与圈层壁垒的话题,可领克的此次大赛摘冠因其“破纪录”“创历史”的突破性意义,影响迅速“出圈”,受到不小的社会关注。在车友圈里,领克在WTCR夺冠,被普遍视作能载入中国汽车史册的高光时刻;在舆论场中,公众聚焦的点位也从国产汽车品质向中国汽车工业水平、中国制造段位等链式延伸。
内嵌着“吉利基因”的领克在全球顶级汽车赛事中夺魁,能成为中国汽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原因很简单:很多时候,“从无到有”就是令人欣慰的迈步,而“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也需要拾级而上。可领克一迈步,就直接实现了登顶,这堪称奇迹。
要知道,有些重磅汽车赛事的看点,远不止竞技那么简单:赛道上的PK,反映的是场下的选手能力与汽车实力储备。当下几个W开头的世界顶级赛事——WEC(世界耐力锦标赛)、WRC(世界拉力锦标赛),就都是汽车技术和性能的角力场,赛车过程中要将车辆使用到极限,将各项参数调配至平衡,考验的就是硬核实力。作为FIA全球性房车赛事,WTCR的含金量也不遑多让,它也成为全球汽车企业最为向往的比拼场。能在这样的重量级赛事中夺冠,没有超群实力、只靠自带Buff加成肯定不行。
实力来自技术能力积累。“验证某款车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开上赛道”,这是汽车行业的通识。此前福特与法拉利在勒芒上的激烈对决、奥迪Quattro笑傲拉力赛备受关注,也源于场上的竞争力能反映场下的技术能力。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但遗憾的是,在这些顶级赛事中,中国车企的身影长期缺席。
究其关键原因,就在四个字:技不如人。产业起步较晚、技术积累不足、运营经验匮乏等,都是现实掣肘。这些短板,影响了中国汽车运动生态的培育,也是中国性能车占据世界高地路上的“坎”。
而领克参赛,是首次有中国汽车品牌的身影出现在这类世界顶级赛事中。只问敢勇,无问西东,本已彰显出不惧与“顶配级水准”竞争的勇气跟魄力。更难能可贵的是,领克作为吉利与沃尔沃共同打造的高端汽车品牌,问世不到两年,在竞速场初露头角就力压群雄,足见“实力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到头来,闪耀的不只是领克03TCR赛车,更是贯穿其中的“中国质造”品质。领克的夺冠,既为中国汽车的性能力正了名,增进了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品质自信,也能以“领克速度”彰显制造业升级上的“中国速度”,带动“中国质造”更积极地投入“世界赛道”——不只向世界展示中国品牌和中国汽车工业水平,更展现中国制造敢于突破、走向全球的进阶精神。
毫无疑问,领克斩获这样极具分量的世界级荣誉,有着“填补空白”的意义,也证明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可以决胜“世界赛道”,成为至高水准代言者、尖端品质引领者。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则是深耕基础研发,实现核心技术突破。
很多技术从研发到投用,都包含了三个层次:下面的基础架构层;中间的模块层;上面的应用层。基础不牢,应用的楼厦难稳。汽车产业亦是如此,勤修内功、打牢基础,将原始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自我进阶,也带动全行业的整体性提升。若缺乏自主创新,缺少对尖端技术难题的破解能力,没有把奠基工作做稳做实,那再怎么炒作概念、兜售噱头,都只能是制造泡沫。
此次领克夺冠,的确可简单归结于动力、性能、操控等方面的超群,但这显然离不开很多关键技术的支撑:领克03 TCR赛车,实现了CMA电气化模块架构与赛车运动基因的无缝对接;排量2.0L的四缸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以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联合开发的Drive-E系列发动机为基础打造;而整车在加速超车过程中能保持良好而充沛的动力输出,则得益于6速序列式变速箱;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系统采用了强度更高、质量更轻的材料,制动采用AP Racing前六活塞、后双活塞结构……这些硬核科技,夯实了其性能优势。
这些技术不是“敲锣打鼓”敲出来的,而是靠不菲投入与技术能力自生长实现的。基础打牢了后,应用上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厂家通过研发测试等获得的数据及技术积累,不光能用在赛场那几十圈的竞速上,更能以赛事技术“反哺”民用量产车,让中国性能车品质更上几个台阶。
汽车行业向来是制造业的标杆,中国汽车行进史也是中国制造业崛起史的注脚。近年来,制造业升级频繁受到聚焦。由于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而制造业又是实体经济的骨架,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所以持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增强实体经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着力点。
制造业升级的路径,就在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实现“质造”。换言之,制造业要发展,指向的不只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提升”,凭着提质增效将中国制造导向“高质量发展”的节奏。也只有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支撑起“巨大的国内市场”,跟上消费分级情势下的多层次需求,也突破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低端锁定”,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可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图鉴”就跟四个字联系在一块——“大而不强”。“不强”就是指,我国制造企业很多仍是以代工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劳动生产率低下,整个被锁定在制造业四种序贯式升级模式的前两个阶段(即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却很难实现更高位阶的功能升级、链条升级,结果也只能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
怎么让中国制造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继而更好地走向世界?靠以往低成本要素支撑规模扩张的模式肯定不行,还得是提升创新能力,补齐关键短板和弱项,实现功能性能与品牌价值的双提升。在这方面,领克的“质造”经验,显然提供了可资参照的范本。登顶WTCR,正是测试其技术攻关能力的“试金石”,也让其品牌价值得到了跃升。
这也需要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有“无厚积难薄发”的长远眼光与“能投入、肯布局”的大局观。领克夺冠,就离不开“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大格局与立足长远之布局的支撑: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创业初期,就有个“赛车梦”,从2001年问世、如今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与展示的“中华第一跑美人豹”,到2006年吉利推出中汽车品牌的单一品牌赛事“房车挑再赛”,再到此次获得2019WTCR全球总冠军,吉利在汽车运动上的阔步猛进,就是以花巨资投入研发为动力,就是以技术积累为支点。
说到底,“中国质造”决胜“世界赛道”,还得靠核心技术为引擎。也只有对标高标准、增强创新力,用核心技术突破带动“质造”升级,才能让中国制造品牌获得全球性声誉,继而更好地走向世界,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麦徒(媒体人)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