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无接触配送”标准化可消除多重忧虑

    “无接触配送”服务有了团体标准,是前期各家平台、企业探索“无接触配送”发展升级的结果,彰显了国内外卖、快递行业高效率的应变能力和规范化服务水平。城市允许快递、外卖人员进社区,既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也是出于复工复产需要,而且也是为了方便居民,有利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3月16日印发《关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允许和规范快递、外卖人员进入社区(村)利用无接触配送设施进行配送等。另据报道,作为国内首个无接触配送领域的团体标准,《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近日正式实施。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多家外卖平台、快递企业探索的“无接触配送”服务,不仅维系了自己的业务,也方便了居家消费者。最初,各家平台、企业都在探索“无接触配送”服务,总体上没有统一标准可依,所以不少社区、小区仍然不允许快递、外卖人员进入。后者只能在社区、小区门外“摆摊”,既降低了配送效率,也给居民造成了不方便。

    现在,“无接触配送”服务有了团体标准,北京等城市允许快递、外卖进社区无接触配送,是前期各家平台、企业探索“无接触配送”发展升级的结果。这一标准正式出台,彰显了国内外卖、快递行业高效率的应变能力和规范化服务水平。城市允许快递、外卖人员进社区,既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也是出于复工复产需要,而且也是为了方便居民,有利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无接触配送”标准化有望消除多方面的忧虑。首先,有望打通外卖平台、快递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前因“无接触配送”服务无标准、不规范,很多社区不准快递、外卖人员进入,导致企业服务效率低、服务成本高。今后按这个标准服务,企业所忧虑的问题就会解决。

    其次,“无接触配送”标准化有望打消用户忧虑。疫情防控期间,很多用户很需要网上订餐、网上购物,但一方面担心外卖遭遇“梗阻”,另一方面担心接触快递、外卖人员被感染。当这类企业和人员都按照统一标准来服务,网上所购商品就会送到指定位置,双方也不用接触,那么广大用户的担忧就排除了。

    再次,“无接触配送”标准化可以打消社区管理者的顾虑。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之前在努力打破乡村、社区“最后一公里”投递障碍,但一些社区和小区管理者基于防疫考虑,仍把快递、外卖人员挡在大门外。有了“无接触配送”标准,社区和小区不用再担心社区防疫安全,因为业主与外卖人员等不会发生交叉感染。

    另外,这个标准对于城市关于社区管理决策也有参考作用。由于各个城市疫情防控形势不同,对于是否允许快递、外卖人员进入社区,各地在管理上会有差异。即使此前一些外卖平台有“无接触配送”,但没有标准来规范。如今有标准,允许快递、外卖人员进入社区,决策者也有底气。

    “无接触配送”标准化是解决特殊时期外卖、快递难题的有效办法,尽管该标准属于团体标准,没有法律强制性,但仍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快递、外卖企业及人员只有按照标准来操作,才能消除各方忧虑,得到各方的理解与支持。当然,执行这样的标准也需要企业投入并进行监督。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无接触配送”标准是根据此次疫情制定的,但疫情结束后如果用户需要仍然可以沿用。有这样的标准,今后如果再出现疫情等重大公共事件,快递、外卖企业就可以快速启动标准化的“无接触配送”服务,这对于企业、用户、社区、城市都是有意义的。

    是否允许快递、外卖人员进入社区(村),不仅取决于疫情防控形势等因素,还取决于快递、外卖服务是否规范。这方面,北京的最新决策具有示范意义,即允许快递、外卖人员进入社区(村),但需要规范、利用无接触配送设施进行配送,这也是快递、外卖服务进社区的前提。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