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垃圾分类成绩单初见“绿色成效”

    《条例》已经实施三个月,全民养成环保绿色生活习惯才刚刚开始,北京垃圾分类工作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我们不应只把《条例》视为一个需要执行的法规条文,更要把落实《条例》作为提高绿色文明意识、打造城市绿色生活的有效途径,不断适时优化策略和方案,保障《条例》实施的长期效力,使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北京交出生活垃圾分类三个月“成绩单”。8月3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推进垃圾分类进展情况。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5月1日实施以来,北京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六升两降”八项成效。(相关报道见05版)

    “六升两降”八项成效包括家庭厨余垃圾分出数量、厨余垃圾分出质量、桶站设置达标率、执法检查力度等六项指标提升,以及其他垃圾清运量、问题率两项指标下降。尤其是家庭厨余分出数量7月下旬日均突破2000吨,是4月下旬日均309吨的六倍多,日均分出率为8.13%。也就是说,与《条例》实施之前相比,生活垃圾中有近十分之一可通过厨余垃圾分类回收并处置利用,《条例》实施起到了促进绿色环保生活的积极作用,并初步显示了积极成效。

    厨余垃圾分出数量提升,离不开分出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而分出质量提升又离不开“不合格不收运”机制的倒逼助力。《条例》实施后,一些小区最初都遇到过由于厨余垃圾分类不合格,当天小区内厨余垃圾不能被及时清运的“尴尬”。“原来这是要动真格的”,有了这样的经历,小区物业、社区组织等管理者和居民都产生了深刻的危机意识,促使自己更加认真履行垃圾分类责任,能“破袋”的一定“破袋”,杜绝混进非厨余垃圾,保证分类合格,及时清运垃圾,确保小区环境清洁卫生。

    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以服务促成效的意识大幅提高,是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一项重要成绩。一方面,从硬件服务看,为方便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全市垃圾分类容器设置率达到93.2%,基本满足了垃圾分类的硬件要求。另一方面,从“软件”服务看,垃圾分类指导员值守率明显上升,由5月初的20%—30%上升至7月下旬的56.2%,为宣传引导居民垃圾分类提供了有力保障。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工作,越具体、越方便、越有效,越能让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保证分类投放质量,推动《条例》全面严格实施到位。

    对于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相关部门监管执法力度持续提升。一是严罚生活垃圾“混装混运”违法行为,对违规单位及时向社会曝光。二是加大对个人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已立案查处3323起。从垃圾分类的装运和个人投放两个环节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压实各方责任,以执法效力规范各方垃圾分类行为,有助于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切实提高城市绿色生活质量和文明意识。

    三个月来,北京市居民积极履行垃圾分类责任与义务,各方垃圾分类服务与监管责任主体落实执行《条例》,执法检查和市级抽查的问题率均呈下降趋势,为《条例》实施开了一个好头。在三个月执行《条例》的过程中,居民、小区物业等相关各方积累了垃圾分类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也发现了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小区垃圾分类引导员能够起到很好的监督指导作用,可以适当保留和延长这个岗位,以巩固工作效果。又如,针对少数小区存在的违规倾倒建筑废弃物现象,可主动向居民提供正确清运建筑废弃物的方法和途径,力争从源头遏制“偷倒”行为。

    《条例》已经实施三个月,全民养成环保绿色生活习惯才刚刚开始,巩固好经验、好做法,克服新困难、解决新问题,北京垃圾分类工作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我们不应只把《条例》视为一个需要执行的法规条文,更要把落实《条例》作为提高绿色文明意识、打造城市绿色生活的有效途径,不断适时优化策略和方案,保障《条例》实施的长期效力,使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