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评论

    崔传刚:泡沫过后,共享单车活下来了

    随着摩拜被美团收购以及ofo陷入资金困境,整个社会对共享经济的热情也迅速冷却。在很多追逐者眼中,共享风口已过,而那些堆积如山的废弃自行车就是给它颁发的最佳死亡证明。

    不过,细心的人也不难发现,虽然街头的共享单车数量已今非昔比,但它依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出行族,仍旧经常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并将其作为完成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交通工具。共享单车还活着,主要是因为这样短途出行的需求是真实且经常性的。

    有人也许会问,既然我们对共享单车有真实且高频需求,那为什么前一轮的共享单车创业会输得如此之惨?这其实与当初对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的理解有关。 最早的共享单车入局者遵循的是一种互联网商业思维,在他们看来,共享单车和线上公司一样,最重要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扩张,打败对手,并最终占据行业垄断地位,因为只要实现了垄断,用户变现和企业盈利就会变成一件迟早的事。正是在这样的逻辑指导下,以摩拜和ofo为首的共享单车一方面展开抢地盘式的疯狂车辆投放,另外一方面则采取各种低价甚至免费策略来补贴消费者,为的就是以最快速度增加用户数量。

    但这种做法有两个缺陷:一是高额投入和低营收会导致企业巨额亏损,二则在于片面追求规模却忽略了运营效率和服务体验。这些缺陷带来多重风险,比如,持续亏损会加剧资金链的紧张程度,一旦出现融资困难,企业生存就可能遭遇挑战;大量的投放导致车辆供过于求,每辆车的使用频次直线下降,这就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此外,对服务体验的忽略也最终导致用户用脚投票。摩拜最终委身美团,ofo从巅峰衰落,都是因为没能克服这些风险。

    所幸的是,泡沫过后的共享单车竞争者都开始吸取这方面的教训,它们不再片面追求规模扩张,不再进行资源浪费型的产品投放。相反,这些活下来的公司开始缩减车辆规模,并把重点放在每辆车的使用效率提升上。除此之外,共享单车的使用价格正在逐渐恢复到一个企业和用户双方都能承受的合理水平上。 如果说前一轮共享单车的失败根源在于忽视了线下和线上服务的差异性, 如今的共享单车则开始注重互联网数据匹配和线下集约经营的优势结合。

    需求导致供给,更好的供给促进更具黏性的需求,这是共享单车仍能继续存在的最重要理由。但是现在说它能够凤凰涅槃确实也为时尚早。 截至目前,共享单车的总体使用率仍未达到预期水平,能够实现盈亏平衡的企业还不多,更不用说盈利了。共享单车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但乐观的一面是,如今大多数共享单车服务正在变成大公司的一项延伸或者配套服务,从一个单独业务逐渐转变为整个商业生态的一个小而美的组成部分。这样的好处是它可以少一些盈利压力,而更多地成为一个企业连接用户的入口。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