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闭幕。十年间,在金砖国家合作历程中,汽车产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近年来不但对于金砖国家的出口量持续增长,还在技术输出、合资合作、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金砖国家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也为车市带来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9月6日,在由新华网举办的“深化金砖 开辟更光明未来”高峰论坛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晓庆向网易汽车介绍了奇瑞这些年在“走出去”战略中取得的成绩,以及接下来奇瑞在“全球化”方面的发展布局。
法兰克福车展将推新品牌、新车型
本次的厦门金砖会晤,奇瑞2018款瑞虎7成为官方指定用车。何晓庆介绍,在会议期间,组委会、领导人对这款车给予了很多反馈和很高评价。因此奇瑞决定趁势而上,在9月6日让该款车型正式上市。何晓庆对2018款瑞虎7信心十足:“这是继艾瑞泽5之后奇瑞最漂亮的一款车,肯定会卖得非常好,因为市场和客户都对它很期待。”相关链接:《售10.99-15.09万 奇瑞2018款瑞虎7上市》
9月12日,奇瑞还将参加法兰克福车展,该举措被外界认为是奇瑞向欧洲市场发起进攻的号角。据透露,届时奇瑞将有新品牌和新车型投放,此外,奇瑞还将公布未来产品战略,包括国际化、研发、新的产品矩阵等等。何晓庆表示:“这是一个信号,我们的产品在今天能够满足欧洲的各项法规要求了。同时也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去迎接这个挑战,利用这个平台展示我们的技术和先进性。”
奇瑞“走出去”的黄金十年
众所周知,自金砖国家合作启动以来,金砖五国从各个领域开展合作,走过了第一个金色十年。何晓庆表示,金砖国家的金色十年也是奇瑞响应国家战略的十年。
俄罗斯作为金砖国家的成员国辐射整个欧洲,也是奇瑞重要的海外战略市场之一。据介绍,目前俄罗斯60多个城市设有奇瑞的营销中心,奇瑞在俄罗斯拥有20多万用户,保有量位于中国汽车品牌第一。奇瑞还两次获得俄罗斯最佳汽车品牌称号。巴西是南美的最大经济体,也是金砖国家之一,每年汽车销量为350万辆,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作为第一个在巴西建立工厂的中国车企,奇瑞目前在该地区设有两家生产基地,和一个配件中心。何晓庆透露,奇瑞非常看好俄罗斯和巴西市场,会加大投入,年底之前会有针对这两个市场的重大举措。
奇瑞汽车于2003年进入非洲市场,2009年奇瑞与南非当地合作伙伴签订了南非地区的战略合作协议,影响力逐渐扩大。在印度,奇瑞与捷豹陆虎公司设立了本地企业,双方都在积极探讨利用奇瑞技术扩大在印度市场的合作。
何晓庆表示,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奇瑞汽车积极承担“一带一路”探路者的角色,加速布局沿线国家的市场。奇瑞目前已经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2016年,奇瑞在“一带一路”的销量占奇瑞出口总量的80%以上。
推动品牌战略的三个层次
何晓庆表示,奇瑞近年来的品牌战略可以总结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产品走出去,然后是市场走进去,现在是品牌走上去。在每进入一个海外国际市场,奇瑞都深入研究当地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市场情况、竞争对手和当地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因地制宜地制定地产化产品化战略,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的品牌建设。走到海外的每一款产品都要根据当地的特殊气候,特殊温差和特殊的路况环境以及消费者的特殊需求进行严苛的道路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确保性能、品质能够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奇瑞是中国第一个将整车、汽车零部件、发动机、汽车制造技术、汽车装备技术输出到国外的汽车企业。截至2016年,奇瑞汽车已经覆盖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000多家海外销售服务网络,在海外有10个生产企业,占中国汽车制造包括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总出口量的28%,连续14年蝉联中国制造乘用车出口第一。目前公司在全球的销售超过600万辆,在海外有超过120万辆,总销量和出口量位于中国乘用车第一。
何晓庆也分享了奇瑞这些年“走出去”的心得。他认为,首先,走出去要有质量,如果没有质量意识,可能就做不出有质量的事。第二,要在质量上进行投入,质量是需要成本的。第三,们要有自主品牌的自信。中国企业、中国消费者要有自己的品牌自信。
“汽车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名片。当我们每次看到在中国大地上跑的大众、奔驰、宝马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德国,当在路上看到丰田、日产会想到日本,看到现代、起亚自然会想到韩国,看到通用、福特会想到美国。我们致力于成为中国最荣耀的中国名片,打造中国制造的优质形象,打造中国品牌的高端形象。”何晓庆说。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