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观察

    微博借钱:创新风控模式 破局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6日电 小微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是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极大障碍。尤其是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小微企业运营造成了突发冲击,更加凸显了资金短缺问题的紧迫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报告还称,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如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新基建”时代开启 有望打破小微数据孤岛

    当前,不同的政府机构和部门管理服务不同行业和领域中小企业,如工信部门主要服务工业企业,商务部门则对接批发零售等服务业企业,尚不存在统一的信息归集扎口和对外输出渠道。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认为,即便是省级政府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也存在使用范围有限(大多数数据仅对政府机构开放)、申请手续繁杂、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尚不能为金融机构开展大规模的普惠金融业务提供有效帮助。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迭代,“新基建”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全面战略转型的新支点、新引擎。

    对此,张近东在提案中提出,小微企业“融资难”,关键是缺信息、缺信用;小微企业“融资贵”,根子在需求与供给不平衡,且大多是由融资难引起的。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负债结构复杂等问题导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顺应“新基建”发展趋势,加大运用金融+科技的力量,进一步打通各个部门的“信息孤岛”,为金融机构更好识别、更好管理企业贷款风险提供更好的信息。尤其是要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应用,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相关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不断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便利性、满意度,确保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进而创造价值,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风控模式 助力小微企业突破贷款难题

    面对小微企业贷款风控难题,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建议,引导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众所周知,大量中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用户达成交易,在线上沉淀了海量数据,因此建议在政府指导下,金融机构与拥有大数据资源的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深度分析其生产经营信息,从而生成企业风险报告,计算出可贷款额度,确保安全高效地提供融贷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事实上,过去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下,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纷纷借助各自平台数据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贷款服务。与传统线下不同,这类风控无需担保,企业在线填写资料,后台审核通过后即可实时放款。近期,知名社交媒体微博平台内的微博借钱也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主的贷款产品帮帮贷,正式加入小微企业贷款服务阵营。与电商风控模式不同,微博借钱首次将小微企业主在微博平台的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数据纳入重点评估维度,对相关账户的粉丝规模、博文内容质量以及粉丝互动意愿等账号综合社交表现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品牌在微博内的粉丝喜爱度、消费反馈数量、正面评价比例等微博内表现进行综合评估,作为风控依据。在此基础上,微博借钱会综合企业资质和店铺运营情况,最终通过模型计算出这些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

    疫情期间,微博借钱的这项创新风控也让微博内的小微企业主感受到了创新风控的“红利”。网友@小夏山茶老板娘是一家云南菜馆的创始人,目前有2家店,在疫情之前,得益于特色的菜品和地理位置,小夏的店经营状况良好,她的小店甚至还得到了《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的微博推荐,吸引很多顾客慕名而来。然而,疫情之下,两个店的经营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作为微博借钱帮帮贷的首批用户,小夏对于这种小微贷款的评估方式感到非常意外。而本次给予的首批用户6期0利率优惠措施,也让她感到切切实实的帮助和温暖。

    小微企业稳,则经济发展稳,就业保障稳。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是金融业支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后疫情时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已成各界共识,多方都在想方设法破解这一难题。正如张近东所说,接下来,在金融扶持的基础上,需要引入产业力量,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综合扶持。通过数据、资金、人才等环节的打通共享,为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形成产业协同合力。(中新经纬APP)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