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观察

    养荣国际:“养荣荟”传承国家挑针非遗中医技艺

    “十四五”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养荣挑针疗法”源于古老的砭石、砭针,是针灸中一种特殊针法,由我国传统中医九刺中的“络刺”发展而来,历史悠久,简便安全,方法独特,疗效显著,从古至今多以祖传口授的形式流落民间,是宝贵的传统医学遗产。

    养荣国际:“养荣荟”传承国家挑针非遗中医技艺

    深圳养荣国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养荣挑针疗法”中医文化传承的先行者,它以“养荣挑针”为基础,将中医药文化中“治未病”理念进行研究成果转化,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成为备受消费者认可的健康品牌。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殊针法,养荣国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全面布局“养荣荟”传承体验中心布局,立足于发掘、继承、弘扬、传播和展示“养荣挑针”百年中医药文化,使“三技三法,非药疗愈”惠及大众,满足现代人对中医医疗服务和养生、保健、康复等多方面的需求,弘扬以中医非遗技医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人民推广和传播中华国粹。

    源自传承,养荣国际坚守匠心技艺

    发挥中医药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养荣挑针”是明初宁王朱权在传统挑针疗法以及《寿域神方》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拥有“非药疗愈”选穴系统的中医外治法,已传承600百年。朱权《寿域神方》集百家之长,创造养荣挑针技法,成其家族秘法。明末,朱家一支避祸居湖南,并改姓周。至27代,挑针技法传至湘军名将周达武之子朱剑凡(毛泽东早年恩师)。其女朱仲丽(王稼祥之妻),亦是保健医生,在陕北时期,以养荣挑针法为战士治病。“养荣挑针”从明初宁王朱权创立到养荣国际开启“养荣荟”全面布局算起,现已传至第29代。

    非遗医艺,养荣国际创新非药疗愈

    深圳养荣国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始于1998年养荣挑针第29代传人开设的“养荣挑针馆”。2010年“养荣挑针馆”完成岭南核心城市版图的基本覆盖。2019年,设立“养荣荟”,2020年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重组“养荣挑针馆”并统一更名为“养荣荟”,并于2021年成立深圳养荣国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立足岭南,布局全国。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史最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挑针技艺,历经150余年发展,“养荣挑针”恪守“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发展宗旨,以捍卫“非遗技医”为己任,坚持走非遗传承与文化载体协同发展之路,在岭南设立五十多家健康管理分支机构,拥有一批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医大师、中药大师、特技传承师、体检技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药师、中医养生师、心理咨询师、社会运动指导员、美容师组成专业的健康管理团队,在推动中医特技事业发展、传承中医药文化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弘扬国粹,养荣国际守护全民健康

    多年来,养荣国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遵循“凡此诸救,皆吾所亲”的祖训,恪守“辨证论治,整体论治”的中医精神,践行“弘国医济世、奉仁德待人”的行业使命,在时代的浪潮中领航前行。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经28代传承,时任中苏友谊医院第一副院长,周南中学创始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革命教育家朱剑凡老校长的爱女、党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女士使饱经沧桑的“养荣挑针”传统医学技艺遗产获得了新生。1998年养荣挑针法第29代传人创办“养荣挑针馆”普及挑针技法,倡导非药疗愈,并于2010年正式完成岭南版图的全覆盖。2021年,正式成立深圳养荣国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专业的传统医学和健康服务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在养荣国际逐步建立完善。

    养荣国际坚持以传统医学挑针技法为主攻方向,目前在经营格局上形成了以“养荣挑针”为核心,以健康养生、医疗养老、医技传承、未病调理为支撑,推动“养荣挑针”由“服务疾病治疗为主”向“守护人民健康为主”转变,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中医非药疗愈大健康产业集团,努力实现“让天下没有难治的病”的战略愿景。

    随着《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发布,中医即将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养荣国际“养荣挑针疗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将秉持着“普及挑针技法,倡导非药疗愈”的理念,继续发挥中医非遗技艺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非遗技艺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保护与弘扬非遗“养荣挑针”文化,让中医国粹发扬光大。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