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房产业升级与城乡发展联盟城市更新研习社11月研学考察回顾
我们总是在抱怨“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工厂、住宅和方盒子办公楼乃至超大型购物中心,这是每座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座城市的独特面貌究竟如何形成?它不仅包括专业规划和建筑形象的设计,亦同时根植于城市居民的心中。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来说,老城面貌是最能够立体呈现出一座城市特质的要素之一。而“城市更新”观念的介入,我们又是否可以将其视为重新激活城市魅力、连接地缘、唤醒文化创造力等元素的方法?
△ 永庆坊是极具广州老西关文化底蕴的旧址,内有李小龙祖居,銮舆堂(粤剧武打行演武之地),近年通过“微改造”焕发新的活力。
邂逅永庆坊丨
如果想看大都市的繁华可以去CBD,而任何一座城市都需要有承载历史文化特色的地方。
2019年11月29日下午,由中房产业升级与城乡发展联盟—城市更新(三旧改造)研习社(中山大学金融地产教育中心、中房金融地产国际商学院主办)携手广州万科在永庆坊开展研学考察。活动旨在推动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与城市更新融合,并集合国内城市开发建设领域创新者共同围绕“永庆坊·城市更新”的核心议题展开对话。
△ 巷子深处,弦胡声声作响,咿呀的南音飘出,令路过的游人不由得驻足张望。
△ 漫步永庆坊,琳琅满目的别致风格,模糊了生活和艺术的边界。
活动当日,我们通过主题演讲聆听国内专家关于“旧改背后的商业逻辑”“城市微改造”的前沿理念,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中引发城市更新主题的思索。
作为分享会的主持嘉宾,城市更新(三旧改造)研习社社长、中地研究院院长田光明抛砖引玉,首先对城市跟新的内延外拓进行了一番简明扼要的梳理,着重提到“微改造”是未来趋势,需要激发市场的力量并与城市产业升级培育、人居改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挂钩,从促进“城市增长”真正转变到促进“城市成长”。
左一:参会嘉宾丨张广忠 中房产业升级与城乡发展联盟导师团实战导师、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高级顾问、旅游管理公司总经理
左二:主持嘉宾丨田光明 城市更新(三旧改造)研习社社长、中地研究院院长
右二:参会嘉宾丨汪力 中房金融地产国际商学院院长、中山大学金融地产教育中心主任
解密永庆坊丨
广州,既是世界感受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最早深入探索“三旧改造”的城市之一。旧城更新,不仅仅是更新场景,更要为老城注入新生。
永庆坊的“绣花式”改造如何推动对西关老城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唤醒我们对岭南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未来还会在城市更新方面涌现出哪些新成果?这让与会嘉宾们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 永庆坊一角
分享嘉宾丨喻敏锋 永庆坊改造项目负责人、广州万科副总经理
广州万科副总经理、永庆坊项目负责人喻敏锋表示,如今单纯的物质消费已经让位于更为丰富的精神消费和文化消费,其中体验式消费、休闲式消费不断增长,这就催生出许多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亮点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
喻敏锋介绍,目前永庆坊一期已成为广州网红打卡地,休闲餐饮、文化创意、特色民宿等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二期在业态方面坚持“文化引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甄选高品质、做强夜经济”的原则,以历史人文融合都市生活,以业态重构方式导入品牌创新及品质提升,打造广州高活力岭南文化特色商业名片。
△ 永庆坊肌理对比
永庆坊二期效果图
喻敏锋提到,不同于老城发展“推倒重建”的做法,万科对于永庆坊项目采用“微改造”做法,基于原来外轮廓不变的前提进行建筑立面更新,让“旧”和“新”充分地有机结合。这里在保留旧建筑岭南特色风貌的同时,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市民、游客可到永庆坊逛街听曲、赏玩民国建筑、欣赏先锋话剧,或者到李小龙祖居感受中国功夫的魅力。
永庆坊·李小龙祖居
分享嘉宾丨伍荣娟 永庆坊项目设计主创与项目设计总体统筹单位--竖梁社合伙人
谈到如何打造成功的城市微改造项目,永庆坊项目设计主创与项目设计总体统筹单位竖梁社合伙人伍荣娟以“永庆坊”为出发点,从项目设计、建筑设计和运营理念等多领域通过立体的介入方式,探讨城市更新微改造中的“新”与“旧”。
伍荣娟坦言,永庆坊的改造确实存在不少难点,一方面是建筑形态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国内没有跟永庆坊先天条件相似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改造起来十分复杂。因此,设计单位最后选择由内而外的更新,摒弃大拆大建,保护城市肌理。
△ 交流进行时
△ 合影·永庆坊433生活馆
夜话城市更新丨
分享会结束后,考察团一行在永庆坊433生活馆稍作歇息。傍晚,于生活馆举办交流晚宴,并加入城市更新共建者们的围炉夜话。
△ 夜幕下的永庆坊
围炉夜话·精彩观点:
① 做城市更新非常难,开发商、使用者要真正意识到里面的工作量以及创造的这些价值。投入多意味着风险大,同时也意味着可回报的价值是可期的。
② 每一个项目都要代表所有人,每一个项目都要融入社区里面。对核心空间进行更新改造,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编织成网,全面激活老城区,真切改善本土居民的日常生活,从而实现“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古今中外”的包容性发展。
③ 当我们更多地着眼于“人”和“产”的关系,必然的一个联系就是“安居方能乐业”,各种成熟配套产业的回归才会吸引对生活品质更有追求的年轻人回归老城区。
④ 文化元素驱动下的城市更新,最为显著的成果是对于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文化充盈,才能让城市生长出更多的可能性。
△ 深度交流,畅所欲言——夜话城市更新。
让古老的躯壳重焕生机丨
历史更迭,文明演进,城市更新一直都在发生。“城市更新”对一座城市来说是永续的话题。
城市如同一个各项要素密切关联、和谐共处的有机体,其多元性、复合性决定了“城市更新”必须遵从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在空间上要对话所处的物质文化环境,在时间上要承接历史、面向未来。
△ 永庆坊,拥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贸易背景。如今,以传承传统西关文化为目标,激活老城新生——怀旧与新潮融合,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接轨,鼓励年轻人回归老城区,破解老城区空心化困局。
老城市新活力,我们期待着有更多优秀的城市更新项目给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