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最美京铁人40年见证百年京张巨变,发誓站好最后一班岗

    “再有一年我就退休了,无论如何,我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现年59岁的他已坚守岗位39载,2022年7月将是他退休的日子。

    届时,他在北京市延庆区长城脚下,一站就是40年。他——就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通州车务段青龙桥站站长杨存信。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通州车务段青龙桥站站长杨存信。

    父子接力,见证百年京张巨变

    4月25日下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百年·发现最美铁路”活动参访团到达青龙桥站参观。

    站在青龙桥站的接车站台上,杨存信深有感触地说:“我出生在这里,工作在这里,这是我一生都离不开的地方。”

    1962年,杨存信出生在距离青龙桥站不到30米的一排小平房里。自他记事儿起,每天看到的就是父亲杨宝华与他的同事们不断地在接发车、扳道岔、打旗语、售票、办理行包业务等忙碌的身影。到了晚上,他就伴随着熟悉的火车汽笛声入睡。

    1951年时,杨宝华主动请缨,从北京列车段调到青龙桥站工作。70年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他们父子二人的见证下茁壮成长。

    杨存信告诉未来网记者,在他儿时的记忆里,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信号机的今非昔比。“现在的信号机用电灯显示,非常方便。1951年,我父亲来此工作时,这里的行车设备非常落后。那时候,信号机用煤油灯显示,每天晚上天黑之前,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下雪,我父亲都风雨无阻,爬到信号机那根高高的杆子上,把信号灯点燃,挂上。直至第二天凌晨,再取下,熄灭,送回站内保存。”想起这70年来的巨大反差,杨存信的脸上仿佛可以映照出我国铁路的沧桑巨变,也写满来了他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憧憬与获得感。

    1982年杨宝华退休,时年20岁的杨存信接过父亲手中的信号旗,开始子承父业,接力守望京张铁路在青龙桥的这个站点。

    贯通燕山山脉、通往北京西北方向的京张铁路是一百多年前由中国人自主设计、施工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于1905年9月4日开工,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车。

    这条铁路的精华是我国著名爱国主义工程学家詹天佑在青龙桥站的“人”字形线路设计,青龙桥站也因坐落于“人”字形顶点而闻名于世,并登上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杨存信表示,京张铁路的建成是中国铁路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

    正式上班那天,父亲把杨存信领到青龙桥站边的詹天佑铜像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以后你每天都要在这里工作,要是干不好,就对不起这身铁路制服。”

    誓做“百年京张”精神的传承者

    青龙桥站位于山坳里,坐落在长城间,然而,简单重复的工作令年轻的杨存信感孤独,他也曾想过什么时候能离开青龙桥站,去见见大山外面的世界。

    然而,一件至今让他记忆犹新的事改变了他的想法。近三十年前,一名旅客到青龙桥站参观,看到詹天佑铜像下边铭刻的“詹公天佑之象”六个字,疑惑地问“为什么要把头像的‘像’字错写成大象的‘象’?”作为站长的杨存信被问住了。后来,经过多方咨询,他终于从詹天佑的嫡孙、詹天佑纪念馆名誉馆长詹同济那里得到了答案,即大象的“象”字代表这尊纪念铜像没有任何的艺术加工,以示“见象如见人”,代表詹天佑原貌的意思。

     青龙桥站内詹天佑的铜像 未来网记者 李盈盈摄

    后来,又有一些游客经常会问他一些诸如“之字线”、火车挂钩等关于京张铁路的历史。作为站长的杨存信开始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仔细研读詹天佑的事迹,明白了这条铁路的伟大之处,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这个山间小站的不寻常,也坚定了坚守车站的信念。

    从一名扳道员、助理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再到青龙桥站站长,杨存信与他的岗位一起成长。

    100多年后,新的京张高铁从“人”字线的下方穿过,象征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智能京张高铁与老的京张铁路,实现地上与地下的立体交汇。新老两条京张铁路线也在青龙桥站实现了跨越百年的“握手”。

      长城号动车在青龙桥站调整方向。 未来网记者 李盈盈摄

    现在,杨存信每天都能感受到时速350公里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脚下穿过的速度,看到这座百年老站发生的新变化。

    如今,屹立在“人”字形铁路前方的詹天佑铜像与百年青龙桥站一起,共同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我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2008年,青龙桥站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2013年,青龙桥站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迎接的乘客少了,更多是慕名而来的游客。

    被授予“最美京铁人”称号的杨存信还作为讲解员,为游客讲述百年京张的历史。

    从小学生到外国友人,据统计,杨存信累计接待各级领导参观考察、社会团体和游客到站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近20万人次。

    “2022年冬奥会时,我会看着冬奥列车从长城脚下驶过,如果有外国游客来青龙桥站了解百年京张的历史,我乐意把‘百年京张’精神讲给更多人听,站好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 杨存信铿锵有力地说道。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