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长隧拱顶下的守护

    9月26日深夜,人迹罕至的长珲高铁拉法山隧道四周万籁俱寂。一阵汽车的引擎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里的宁静。铁路线路一侧的封闭网门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打开,一场夜间“天窗”也由此展开。

    打开封闭网门的人叫潘伟玲,是长春高铁基础设施段桥梁检测维修二队组长,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桥梁工。他今天的工作内容是在5个小时的“天窗”时间里,徒步巡检全长为10.028公里的拉法山隧道。

    前一天,大山里刚刚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降雨,此刻隧道里雾气氤氲,积聚的寒气让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潘伟玲一边仰着头向前走,一边借着手电筒的光亮仔细检查隧道拱顶。在这样幽暗的作业环境中,他的脚步却非常从容。自长珲高铁建成以来,潘伟玲从未离开过这段线路,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包括这条隧道都无比熟悉。

    作为一名隧道“医生”,潘伟玲深知巡检工作责任重大,隧道拱顶之下就是为高铁列车供电的接触网,拱顶上一点细微的隐患都有引发故障的可能。虽然这属于小概率事件,但潘伟玲丝毫不敢懈怠,隧道拱顶的一点点水渍都会让他停下脚步,借着手电筒的光仔细查看。

    时至深夜,寒气愈发刺骨,潘伟玲不由得裹紧了大衣。隧道拱顶之上的拉法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即使三伏天到隧道巡检他都必须穿着外套。“咱们东北的高铁养护难度很大,夏天高温多雨时,必须盯紧隧道口、路堑,严防滑坡。近两个月雨水频繁,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只要下了雨,就要更加警惕,检查得更仔细。进入了秋天,容易结霜,隧道内的情况就更复杂了。”

    此时,恰好经过斜井的入口,潘伟玲拿手电筒向上一照,手电筒的光柱似乎联通了斜井口的星光。“我们桥梁工重点关注的就是水、风、温度等自然因素对设备的影响,同时考虑怎样维护设备,减少环境因素对设备的侵蚀。”潘伟玲说。

    夜色如墨,山雾愈浓。潘伟玲的脚步依然坚定。6年来,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巡查一遍拉法山隧道,用脚步丈量着变化、用目光寻找着隐患,全身心守护着位于群山之中的万米拱顶。

    (新媒体责编:qiaoyidan)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