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银行客服”来电询问卡号? 小心泄露信息被骗

      记者调查发现信用卡套现冒名信息充斥网络,不法分子借身份信息骗取卡号诈骗。

      近日,个人信用卡资料遭泄露甩卖的现象再次引起关注,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信用卡非法套现资料泄露信息销售市场猖狂,导致不法分子借持卡人信息进行各种诈骗。有分析认为,信用卡泄露的背后是银行方面将资料泄露倒卖,在记者采访中,也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网络购买的信用卡信息仅有个人姓名、身份证、地址电话等信息,并没有涉及卡号,“这种泄露的方式,很有可能不是银行,而是为银行寄信用卡的快递公司。”

      文/记者李婧暄

      近日,不少持卡人向记者表示,近期接到不少自称是银行客服的电话,以提高额度等理由,希望在电话中获取持卡人的卡号、验证码等信息,进行诈骗。

      信用卡资料泄露事件频发

      根据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1月11日向媒体通报的内容:最近,广州警方接报多宗冒充银行客服称可帮助事主提高信用卡额度骗取事主钱款的诈骗警情。诈骗分子多使用虚拟运营商的“170”手机号段通过电话与网络诈骗相结合的手法,造成多名事主被骗。

      “到底是哪个环节泄露了我们的信息,对方连我家的地址都知道。”一位持卡人表示。

      银行方面也表示,近期接到的这种投诉很多,但骗子由于没有掌握持卡人的卡号,往往会在电话中询问持卡人。此外,还会说后台发了验证码要求持卡人提供,“其实这些都是骗子手里已经持有了一部分的持卡人信息,然后通过获取短信验证码,进行刷卡。”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信用卡网络消费往往只要提供卡号和验证码,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一点,购买了持卡人信息后逐个打电话。

      诈骗套现信息充斥网络

      事实上,在网络上,这种信用卡持卡人的信息可以很轻易买到,此外,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信用卡资料的外泄,近期出现各种信用卡套现等非法交流的群。

      记者在QQ群搜索输入“信用卡”,则发现多个相关群,其中除了一些正规的信用卡交流群,还充斥着不少“信用卡套现”、“免费办卡”甚至是“冒名信用卡”等交流群。

      其中一个群名为“冒名信用卡”的群内,群里介绍竟然描述:“诚信交易,真实出售冒名信用啊,老客户介绍新人赠送苹果手机,买卡直接联系群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获取信用卡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些公司号称能办理高额度信用卡,然后以此为诱饵,到处发信息诱使持卡人“上钩”。接着他们会在办卡过程中了解到受害者的所有个人信息,从而盗刷信用卡。

      此外,骗子在网上冒充各种“官方”身份,像各大银行办事处、各类政府机构、知名娱乐节目栏目组等,或发来一个链接,以中奖等名义,要求市民点开后,按提示输入卡号、电话号码,甚至是银行卡密码等信息。

      银行:泄露资料面临较高的被处罚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信用卡客户信息泄露,第一怀疑对象就是银行内部的员工,而此前也有相关银行员工泄露客户信息的现象,但目前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管理要求和处罚制度,“以前确实存在泄露的情况,但自从监管部门发文严格禁止泄露客户信息之后,现在银行管理严格了很多,如果说真的要泄露,是比较困难的,也要面临较高的被处罚的风险。”某银行支行行长告诉记者。

      “往往骗子在网上能直接购买的资料就是持卡人的姓名、开卡银行、电话和地址信息,但是都不清楚卡号和验证码。”某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如果是银行方面泄露的,那么就会直接持有卡号甚至后三码等重要信息,可以直接消费盗刷,就不会几毛钱一条信息这样甩卖了。

      “我们最近频频发现持卡人遭到诈骗的事件,我们也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不排除部分快递公司在发放信用卡的合作中获取了我们的客户信息,从而进行资料外泄。”某银行内部人士昨日向记者透露,但由于无法举证,因此关键的泄露环节仍待查明。

      用卡提醒

      1.不要透露卡片“后三码”:信用卡背面后三位安全码,以及信用卡动态验证码是授权网络快捷支付的重要凭据,卡片背面三位数的卡片安全码几乎等同于密码。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动态验证码和卡片安全码。

      2.保护个人信息:银行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客户提供私密信息,持卡人如接到电话或短信要求提供卡片信息、个人身份信息等私密信息时,可通过回拨信用卡背面的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要轻信“区号+955××”或陌生号码来电。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