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非洲亚吉铁路 29岁总工实验上千次把火山灰改良成填料

    徐州参与非洲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的建设时,与非洲朋友在一起。

    人物名片

    徐州,四川遂宁人,现年35岁,中国中铁二局中老铁路磨万二工区经理,长期从事涉外铁路项目建设,荣获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2018年“最美职工”荣誉称号。

    距中国万里之遥的非洲埃塞俄比亚,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到邻国吉布提,一条钢铁长龙——亚吉铁路,将人口超过1亿的非洲内陆国家,连接到海洋港口。

    这是非洲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由中国企业承建。2012年,当时年仅29岁的四川小伙徐州,担任了亚吉铁路总工程师。2016年10月,亚吉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现在,徐州转战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南半岛。这里,连接中国和老挝的中老铁路正在火热建设中,徐州带领同事,和酷热的气候、漫长的雨季做着斗争……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涉外铁路项目建设的工程师,徐州把中国铁路标准、中国铁路技术推广到世界各地,让中国铁路走向世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李智见习记者肖洋 受访者供图

    选择"妻子临盆在即 小伙远赴非洲修铁路

    亚吉铁路,是中国“筑梦一带一路”的重大建设工程,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

    2012年,中铁二局开始遴选员工远赴非洲修建亚吉铁路。徐州的妻子即将临盆,“项目需要熟悉的人去干,公司刚好安排我”,徐州没有怨言,毅然服从公司安排去非洲担任亚吉铁路总工程师。

    “修建亚吉铁路,困难实在太多。”由于线路途经埃塞俄比亚高原,当地的火山岩不能作为修建铁路需要的填料,并且在方圆50公里内都找不到可用填料。为了解决填料问题,徐州领衔的海外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攻关小组,寻求对天然火山角砾(俗称“火山灰”)进行改良的方法,“只能因地制宜,把火山灰改良成填料,不然只能远距离运输,成本非常高。”徐州说。

    为此,徐州带领12名工作室成员,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实验仪器,顶着非洲高原的炎炎烈日,每天徒步十几公里,对沿线土源进行取样、分析。直到走完铁路沿线100多公里,经过上千次实验,团队终于成功攻克“火山灰”技术,不仅解决填料匮乏的难题,节约了2000多万元建设成本,还为埃塞俄比亚找到了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和材料,为非洲以后的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半个月徒步下来,徐州和同事们脚磨破了皮,手搓出了茧,晒成了“小黑娃”。

    惊险"路上遭遇鬣狗 线路勘察差点跌落山谷

    远在非洲施工,徐州和同事面对的困难,远非常人能想象,比如自然环境恶劣、语言交流不畅、建场资源匮乏、雨季道路受阻。

    铁路线路勘察时,在荒无人烟的无人区,他们自己开辟出一条路;在翻越非洲高原的大冲沟时,有人差点跌落山谷。他们还曾在非洲草原上遭遇一群鬣狗,鬣狗是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种食肉动物,能从狮子嘴中抢夺猎物,所幸最终化险为夷。

    为破除沟通上的障碍,徐州白天勘踏现场,晚上坚持补习英语,如今已能够流畅用英语交流。

    在比沿线单位晚进场1个月的情况下,徐州带领团队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全线率先浇筑完成第一根桩基、第一个承台、第一个墩柱和第一座简支T梁,各项工作均走在前列,多次在全线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自豪"转战东南亚 参建老挝一号工程中老铁路

    2016年10月,亚吉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在亚吉铁路开通前,徐州再次临危受命,从非洲转战老挝,任中老铁路磨万二工区经理。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区域典范工程,中老铁路也是老挝的“一号工程”,承载着老挝从“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梦想。

    “和国内四季分明不同,老挝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徐州说,旱季的老挝,每天烈日当空,高温“焖煮”;一到雨季,每天大雨滂沱,无休无止,雨季施工成了项目的“拦路虎”。

    “大家都说中国搞工程很牛,所以我要把国家实力展现给外国人看。”迎着雨季,徐州带领团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在老挝人眼中的“不可能”,创下中老铁路全线第一个桥梁桩基成桩、第一个桥梁墩台成型的好成绩,1个月打造出楠科内河特大桥和万象北站两个标准化施工示范段,刷新铁路建设速度。

    如今,中老铁路施工保持平稳推进,施工现场路基逐段成型,桥梁墩身巍然矗立,成为这片土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楠科内河特大桥作为老挝国内在建的最大桥梁,成为中国标准与中国技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愧疚" 一年回一次家 遗憾未能好好陪伴家人

    不论是亚吉铁路,还是中老铁路,徐州参建的项目,都代表着中国铁路的建设水平。“能够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的建设是一份荣誉。”他说。

    不过,谈到家人的时候,徐州很是愧疚。为了工作,他曾经两度推迟婚期;女儿出生了,他只能在电话里听到女儿清脆的哭声;女儿半岁了,他还没能亲手抱一抱。

    如今徐州的妻子和女儿都住在成都彭州。由于他参加的都是驻外项目,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工作之余,我经常和家人视频通话,聊一聊家长里短。”

    4月27日下午,聊起“最美职工”荣誉时,徐州语气平静地说:“是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要以平淡的心态去面对,并以此为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