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汪双杰:怀抱希望 攀登“公路珠峰”

    在青藏高原上,有一条不同寻常的高速公路,这条路从青海省海南州的共和县到玉树藏族自治州,全长680多公里。这条路是全世界第一条海拔最高、距离最长、等级最高的高寒地区高速公路。

    这条路不仅承担着内地的物资源源不断运输到藏区的任务,同时也是自驾游最便捷的一条,路的两边,风景优美、色彩多变,然而,这条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形成的背后,是几代人的辛苦付出。是什么人,依靠的是什么,突破了人类工程的禁区,建成了这个所谓的“天路”?作为这条公路的主要勘察设计者——汪双杰给出了答案。

    0

    汪双杰(中)带领团队在高原考察冻土

    在茫茫高原上收获宝贵的人生财富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前身是西安公路学院,后来又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工程学院。1979年,17岁的汪双杰进入了这个学院。从小到大,汪双杰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不过一直以来,想成为一名教师的汪双杰却阴差阳错的被调剂到了西安公路学院。

    于是,走进大学校门的汪双杰,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纠集了几个同学找到他们的系主任提出要调换专业。“同学们,我们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国外的汽车进入家庭了,交通那么发达,我们国家不可能永远是那种状态。我们国家汽车进入家庭的那一天,那就是我们国家公路一定发展到很高水平的那一天,你们安心学习,你们有用武之地。”汪双杰永远记得老校长当时的话。

    1983年7月,汪双杰从西安公路学院毕业,他被分配到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工作,第二年的春天,汪双杰受交通部委托,奔赴喀喇昆仑山,为一条边防公路开展勘察设计,并为数千人的施工子弟兵担任技术支持。

    “这一条多路当时的海拔高度就在4700米左右,上面有多年冻土,这让我认识到了高原的环境。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讲,它是一个什么状态,缺氧环境下那种艰苦的状态。你如果不去亲身经历,那是体会不到的。”在来到这里之前,汪双杰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真实境况还是让他这个成长在南方的人始料未及。

    0

    紫外线晒的脸上和手上到处脱皮,汪双杰抗着测量仪器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息,胸口憋闷、呼吸困难更是常有的事,风大时吹得人站不稳,遇到雨雪、冰雹,却找不到地方躲避,驻地缺水没电,水烧不开。晚上加班整理完资料,躺在床上头疼欲裂,难以入睡。次日清晨又得早起前往工地,凡此种种让汪双杰这个刚刚走出校门没多久的大学生难以承受。不过,他还得咬着牙坚持。

    这一去,就是近十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汪双杰除了要忍受各种高原反应地考验,还经受了巨大的心灵打击。他远在安徽老家的母亲患病离世,等他接到电报时,已是一个多月后。面对大雪封山前必须打通道路的军令,作为唯一受地方部委委派来到部队担负技术重担的汪双杰,只有强忍悲痛,擦干眼泪,一直坚守岗位。

    一直到第二年开春,施工才告一段落,刚汪双杰风尘仆仆赶回家时,母亲坟头上已是草色青青。第一次出差,在茫茫高原上的种种经历,深深的埋藏在汪双杰的内心,并化作了他宝贵的人生财富。

    共玉高速是第一条多年冻土高速公路,也是高速公路的科研示范和依托工程。高原冻土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外部环境恶劣,能在高原多年冻土区修建如此长距离的高速公路,堪称奇迹。踏上共玉高速公路,汪双杰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0

    坚守生命禁区,延续高原冻土科研的火种

    青藏公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到西藏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路矿最好,最安全的公路,全长接近2000公里,这条公路的开拓和修建,凝聚着包括汪双杰在内的几代人的心血,也是汪双杰能够修成共玉高速公路的基础。

    为了促进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上世纪50年代,老一代革命家慕生忠将军带领部队历经千难万苦修通了青藏公路。青藏公路修通以后,西藏的85%以上的客户运输都靠这条公路,随着汽车载耗反复碾压,公路地下的冻土产生融化,致使公路路面坍塌。

    上世纪70年代,为了提升青藏公路的的等级,国家要求对这条道路全线黑色化,也就是铺设沥青路面。直到1985年,青藏公路才全部实现了沥青路面。不过沥青路面铺设成功后,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由于沥青路面吸热严重,导致多年冻土迅速融化,坍塌严重,为此交通部前后组织了四次对青藏公路病害的处置研究。

    2001年,汪双杰成为当时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的项目负责人。这是交通部有史以来投入研究经费和研究人员最多的一个项目。在2001年至2008年这关键的七年间,汪双杰在西安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观测站之间数十次奔波往返,用打硬仗的劲头,刻苦攻关,在多年冻土地区工作建设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他利用多年的观测数据和自己的不断探索创新,2008年汪双杰主持的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0

    “我们第一任的组长就是因为胃的问题,很早就离世了,高原缺氧也会造成人的心血管损伤,我们第二任组长,就是因为呼吸道心肺的问题,离开了。我们第二代的杰出代表,也是我的同事还不到55岁就离开了。”身边同事一个一个的倒下,作为新一代的冻土研究领军人物,汪双杰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除此之外,让汪双杰一直坚守岗位的还有当时的现状,老一辈冻土研究专家即将退休,新一代的研究人员还没有跟上,对冻土多年的研究成果出现断层,整个行业将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因此,汪双杰觉得不但自己要坚守,而且还得要稳定一批人才。

    2000年,国家开始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对西部交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关怀。汪双杰稳定下来的一批冻土研究人员,终于迎来了施展拳脚的机遇。

    “对一项工作你要执着,要坚守,希望总会留给那些怀抱希望的人。”现在各种硬件设施和人员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汪双杰和他的团队都已经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所有的名誉和光环早已淹没在汪双杰每天的忙碌当中,对于他来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为心中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已经在向他们召唤。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