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怀揣“交通强国梦”的高铁医生

    “要想富先修路”,铁路的快速发展拉近了时空距离,带动了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列车时速从80公里、120公里攀升到350公里,检测手段也从最初的道尺“鱼跃龙门”升级为高速检测列车。李峰、刘训飞、郎海鹏三代师徒线路工见证了铁路线路检修标准的大提升和检测技术的“跃迁”。

    70后,见证木质道尺升级金属“铠甲”

    1988年,18岁的李峰成为一名线路工人。“刚上班时,我们用的还是木质道尺,这是我父亲那一辈的吃饭家伙。”对刚上班时的场景,李峰历历在目。

    木质道尺构造简单,一端有个槽道,边缘是刻度。需要测量两股钢轨间距时,将尺子放在钢轨上,将中间的短木棍在钢轨两端前后滑动调节,就能读出钢轨的轨距。但在测量两股钢轨是否水平时,就要用小折尺设置一个20mm的“台阶”,有些不便。“每测一处都要将近一分钟,效率不大高,准确度也要看‘眼锋’好不好,通常都有几毫米误差。”有着30多年工龄的李峰说道。

    上世纪90年代初,火车开始提速。要开得既快且稳,线路的维护标准必须“水涨船高”。一把把金属道尺发到了李峰们的手上,金属材质的道尺轻便坚固、不易变形,刻度也较“傻大粗”的木质道尺更为精确。

    弯下腰,李峰娴熟地将道尺往钢轨上一架,卡好两端,前后移动尺身稍作调整,直视刻度表读出两股钢轨间距。再看一眼“气泡”,判断左右两股钢轨水平是否有偏差。“负一,零!”话音刚落,搭档就已记录完毕。“好,下一撬!”李峰拿着道尺大踏步走向2米外的下一处测量点。一天近四公里的线路检查,需要九十度弯腰上千次。“纯手工检查是相当‘费’腰的‘苦差事’,现在每回一弯腰,就能想起以前‘打道尺’的日子。”李峰感慨道。

    作为国标规定的强检器具,机械式道尺的检定周期仅为三个月。一到时间,就要被送去进行11个项目的检定。“测头磨损超标的要换,放大镜变模糊的要修,还有度轮盘转动不灵活、水准泡零位不准各种小毛小病。“谈起道尺,李峰不无遗憾:“大部分都是用太多,机械磨损变形,维修麻烦,费用也不低。这是机械式检测工具的通病。”

    80后,“玩转”电子设备“助攻”铁路检修

    “你看,把两头往钢轨上轻轻一靠,这里马上跳出数据。”上海高铁维修段职工刘训飞指着手中的电子道尺介绍说。2009年参加工作的刘训飞,是李峰的关门弟子,也是沪宁城际开通前设备调试的最早参与者之一。沪宁城际开通后,他便同师父一同被抽调加入高铁线路养修维护的大军。

    随着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线路增加、列车提速,对检、养、修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纯手工检查耗费大量时间、人力,效率和精确度却跟不上,为解决这个矛盾,技术更为成熟的电子道尺和人力推行的轨道检查小车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新式‘武器’刚开始用还真不称手,费了点功夫才搞明白。不过电子道尺精度能达到0.01mm级,还能校核数据,老道尺可比不上它。”李峰地将电子道尺往钢轨上轻轻一放,微调过程中,显示器上的数字灵敏地跳跃着。

    2010年年初,在沪宁城际联调联试时,业务能力突出的刘训飞被选拔到武广高铁学习轨检小车的使用。

    “今天作业里程是上行k139-145,测量时候注意数据有效性,别推太快。”上道前,李峰叮嘱道:“搬运小车注意轻拿轻放,磕碰了也会出误差的!” 刘训飞负责拼装,搭档使用道尺找到一处各项指标示0的位置,进行轨检小车校准。麻利地将陀螺仪、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模块连接到小车上,启动电脑,校准完毕后,刘训飞以正常步行速度推行小车进行测量“有了小车,查线路可以‘半自动’,省力了不少,再也不用像我师父最早那样‘卖苦力’了。”刘训飞笑着说,“这是搭了科技发展的顺风车”。

    轨检小车集合了不少时兴的科技,它通过传感器测量线路的轨距、水平等全套几何数据,刘训飞仅需根据得到的数据图表,简单分析:“就跟大夫看病一样,怎么开方子,用药什么剂量,在电脑上都能一目了然。”拿着这份调整量的表格,在线路整治中既可以准确找到病害位置,又能明确调整量。“有了这份数据,我们在检修时,用不着弯下腰去查,也能对病害进行消灭,真是跨越式的进步,让线路工‘直立行走’了!”说起轨检小车的能耐,李峰直竖大拇指。

    “别看现在大家离不开这轨检小车,推广时可遇到了不小阻力!”刘训飞说。轨检小车的构造比较复杂,起初老师父们都对这个骨架大,组装“费劲”的新把式到底能不能行表示怀疑。它至少需要2人操作,无法像道尺一样“单兵作战”。喜人的是,实际使用下来,精度达到了更高水准,比传统道尺的±1毫米提高了百倍。除了检测铁路轨道内部几何状态,它还能轻松获取线路中线偏差等外部状态。与道尺加弦线的手工检查相比,它速度快、准确率高、项目全面。

    90后,“高铁医生”让线路检测“驶入”快车道

    动车组的加密开行,使得作业时间从白天变成了晚上,使用道尺、趴在线路上一天检查4公里的场景停留在了李峰的回忆中。高铁新型轨检小车、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等最前沿的检测技术在刘训飞徒弟的手上开始玩转。

    郎海鹏,90后研究生,是刘训飞的爱徒。工作第一天,他便跟着师父来了一次四分之一马拉松。虽说只是四分之一,但也并不轻松,他们各推一台近五十斤重的新型轨检小车,检查铁路线路。开始前,要将当天检查区段的线性数据导入系统。“行别、检查起点等基础数据都要准确无误,不然这一晚上就白测了。”刘训飞一边导入数据,一边介绍。

    随着推行距离的增加,一行行数据开始在显示屏上不断跳跃,一列列精确到0.1mm的数据呈现在眼前。“师父,你看,这里显示出黄色。”在推行中,郎海鹏发现一处数据被标注为黄色,他喊住了师父刘训飞。“这个是150米长波超过了检修标准,先把这里记下来。”刘训飞说道。四个小时的天窗,刘训飞和郎海鹏检测了8公里,检查出的问题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四五处。“他们一晚上得到的数据,是我年轻时四天才能干出来的工作量。”说起新型轨检小车,李峰的眉间喜色不断。

    高速铁路让城际交通更加便捷。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性和高乘坐舒适性的特点,要求线路设备必须具备极高的平顺性、稳定性。轨道、机车车辆、接触网等组成保障列车运行的设备体系,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若不进行同步检测,无法真正保证各部分设备运行状态良好。被誉为“高铁医生”的高速综合检测车的登场,一举解决了难题。其检测速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且检测精度不受检测速度影响。

    不久前,郎海鹏被抽调到调度科工作,开始负责对综合检测车数据进行分析。每天凌晨四点,确认车班的小伙子们会带上便携式添乘仪等装备搭乘每天的首趟不载客高铁“趟雷”列车,对高铁线路进行全方位体检。在发现有数据超限时,郎海鹏要对数据综合分析,将病害处所和病害类型下达给工区班组,整治消灭,确保线路稳定。“有了高速综合检测车后,我们不用推着检测车夏天淌一身臭汗,冬天冻得一哆嗦了。它诊断的速度,比起之前用双脚走更是快了近百倍”郎海鹏啧啧赞叹。

    “高铁医生”是一个全科医生,每一次出诊,他会通过摄像采集、激光扫描、RFID精确定位、智能化分析判断等先进技术对高铁线路状态进行全方位、全断面检查。更先进的是,除了轨距、水平这些常规必查项以外,还能对钢轨的磨耗的进行体检。体检数据经过郎海鹏的定期回放、复核,最终形成一张周期性比对图表,为探寻钢轨养修规律提供第一手资料。“我父亲那个年代,检查工具还比较粗糙,检修线路花费的精力和体力相当大,四十年过去了,标准在不断提高,科技也越来越先进,咱们父子、师徒一棒接一棒,这个事情也进了快车道,越干越好了!”李峰感叹道。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国家强大的科技实力推动下,列车速度逐步提高,技术装备不断更新。李峰、刘训飞、郎海鹏三代师徒用脚丈量着铁路线路的里程,用手中的道尺、轨检小车、检测列车测量着铁路线路的状态。精检慎修,保证安全,是他们不变的初心。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