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沿着G20轨迹,未来交通精彩到你无法想象

    7月5日上午9时整,伴随着《欢迎来到未来》的震撼视频,“2017未来交通大会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杭州峰会会址)隆重举行。

      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省政府正在统筹规划全省综合交通产业,采取了推进全省机场资源整合、搭建航空大平台、组建全省轨道交通运行管理集团、培育提升综合交通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能力、大力发展综合交通智能制造装备业、智能物流业、智能管理、智能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力争到2020年实现万亿综合交通建设投资,打造浙江一小时交通圈,建成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站在G20主会场,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翁孟勇全程脱稿进行了演讲,他分享了对未来交通的四方面的感受——

      ①智能化

      大家知道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很快,将来我们的运输工具会更加聪明起来,可以感知,能够记忆,又具备需要能力,可以作出决策。

      ②网联化

      将来能不能把我们的运输工具和其他运输工具之间,运输工具与它的对象——人、物之间建立一种系统的关系。这样使我们的运输会更便捷、更高效、更可靠,这方面的空间很大。

      ③清洁化

      我们现在的交通排放总体上说,交通的能耗、排放可能要占到10%左右,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增长,因为工业这块在下降,运输生活这块还在上升。如果说到城市交通,那么它的交通工具、交通运输的排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就更大。像氮氧化物的排放可能要占到30%以上,所以我想清洁化一定是交通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当然清洁化包括结构性的。

      ④分享化

      我以为分享经济、分享交通是未来交通发展的一个趋势,特别在中国,我以为一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比如说北京,北京现在有五百多万辆车,北京最难求的不仅仅是车难求、车位难求,一到晚上北京的大街小巷,特别是小巷里基本都停满了车,怎么解决?不能一味抑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引导,我以为分享共享化这是一个方向。

      未来交通会有怎样的发展?

      在今年11月的2017未来交通大会(Future Transportation Conference 2017-FTC 2017)(以下简称未来交通大会)上就能得到答案啦!

      小编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7未来交通大会由中国公路学会牵头联合发起,将于2017年11月19日至21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杭州峰会会址)召开。

      大会以“科技链接,交通无界”为主题,致力于实现政、产、学、研、金、媒、军、会跨界融合,聚合国际创新机构、创新平台和创新企业,通过高峰对话实现与全球资源、视角和能力的相互联动、促进与协同。

      未来交通大会主要包括3方面活动:

      未来交通暨综合交通产业论坛、未来交通科学暨综合交通产业博览会、未来交通创新大赛暨“金桥奖”评选颁奖。

      (一)未来交通暨综合交通产业论坛。大会论坛采取“1+10+1”模式,包括1个主旨论坛、10个主题论坛和1个重大项目推介及签约活动。拟邀请国际官员、社会组织、知名专家及企业领袖出席,参加论坛人员约5000人。

      (二)未来交通科学暨综合交通产业博览会。博览会主要分3个板块,即:人类交通历史展、综合交通主题展和未来交通黑科技展。展览总面积约4万平米,邀请高端参展单位200余家,预计专业观众达5万人次。

      (三)未来交通创新大赛暨“金桥奖”颁奖。在浙江搭建以“国际选手+国际项目+国际裁判”为特色的全球首个未来交通国际创新大赛。拟通过全球自主报名和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推荐参赛项目,预计汇集“50+”国家、“1000+”项目并开展评选和成果转化。参赛作品主要聚焦未来交通规划、未来交通基础设施、未来运输装备、未来交通出行与物流、未来交通运营管理等与交通相关领域。

      新闻发布会后,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协调会,审定组委会名单、总体推进方案和发布会方案,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事项,确定了《未来交通大会与综合交通产业博览会融合工作方案》。

      协调会上,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认为未来交通大会放在浙江召开意义重大,浙江的人文精神就像举世闻名的钱塘江潮,既可以顺势而为,也可以逆流奋进,源远流长,永不止步。期待大会的举办,为浙江打造现代交通示范区提供更大的平台、带来更多的机遇、增添全新的动力。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