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江河何以安澜 ——江西鄱阳县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追记

    这个夏天,与洪魔作殊死的战斗打响,“江河安澜”有了升级版,“百姓安居”注入新内涵。

    这个夏天,没有春天的迷惑,没有秋天的萧瑟,没有冬天的苍凉,而是到处一片生机盎然。

    这个夏天,欣赏雨的演奏,加入水的合唱。在波澜壮阔的江河岸边,蘸一笔夏日的浓墨,谱写成高亢、激越的乐章;在烟波浩渺的鄱阳湖畔,拨几下夏日的琴弦,将一曲《我们这群人》激情唱响。

    这个夏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更是一个多事的季节;也许只有夏天,我们才能于苦乐相生中体会生命的别样。

    【前言】

    (赵建忠江西报道)6月下旬以来,我县遭遇强降雨,加之长江洪水倒灌,全县山塘水库全部溢洪,鄱阳湖水位急剧上涨。6月24日,全县堤防工程全线超警,全县413公里圩堤面临严重威胁,危在旦夕,先后出现泡泉、穿洞、滑坡、跌窝等各种险情,防汛抗洪形势十万火急。


     

    险情就是命令。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全县动员、全民备战、严阵以待、严防死守”的动员令,县四套班子、县直机关干部和乡镇村组干部全部奔赴抗洪抢险一线。

    7月3日20时,我县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发布鏖战洪水总动员,10万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在鄱阳湖畔的413公里圩堤上,谱写了一曲曲干群齐心协力护大堤的动人篇章。

    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该县先后成功处置泡泉、管涌、穿洞等险情210余处,力保大堤安然无恙。时下,在滨湖千里大堤上,我县10万干群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带领下,战高温、斗洪魔,不怕疲劳、连续奋战。

    一个个险情成功排除,一座座大堤化险为夷。全县上下齐心协力,艰苦鏖战,实现了“不倒一堤,不死一人”的目标,获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

    【领导篇】 正确部署靠前指挥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关键

    (一)

    7月3日20时,全县防汛应急响应由Ⅲ级提升为防汛II级应急响应。这也是今年以来县防指首次启动防汛II级应急响应。

    县领导深入挂点圩堤责任段一线现场巡查督察防汛备汛情况;县防汛抗旱指挥部24小时值守,及时根据水情雨情研判调度;县水利、气象部门及时发布相关水文、天气变化情况,做好预警工作;各乡镇(街道)、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强化责任意识,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突出水库(水电站)、山塘等水利工程和山洪灾害的巡查和防守,备足防汛物资,清理防汛通道杂草等,确保度汛安全。

    6月24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张祯祥,县防指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县长胡斌在县防汛指挥部紧急召开防汛会商会,就当前防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作重要指示。

    会上,县防指副指挥长、副县长汤丁山传达了省防总6月24日14时召开的紧急视频会议精神。随后,气象、水文和省、县防汛专家对当前的水雨情进行了分析、预测和研判。

    县防汛会商会议后,县水利局班子成员带领水利专家兵分三路,深入到侯家岗、莲花山、响水滩、田畈街、金盘岭等乡镇巡查督导,确保安全度汛。记者跟随其中一组,在巡查途中,接到金盘岭镇紧急求助电话,水利专家立即赶赴现场查看。

    原来,该镇汪桥村委会小一型水库石坑垅水库利用灌溉涵预先泄洪,但是开闸后下游水倒流,冲击坝脚,对大坝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水利专家经过现场勘查后确定是分水闸没有完全开启造成。于是,现场指导当地村干部及水库管理员成功开启分水闸,顺利解除险情,并对水倒流使坝脚冲出的坑提出了技术处理方案。

    6月27日,全县防汛工作调度会在县委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国家、省市防指对当前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动员部署全县防汛工作。

    (二)

    7月4日,省防总总指挥、副省长吴晓军深入我县视察指导防汛抗洪工作。他强调,防汛抗洪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各地各部门务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科学调度,严密防范,以最充分的准备,以最有力的举措,确保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防总副总指挥、省政府副秘书长宋雷鸣,省防总副总指挥、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等随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张祯祥,副市长祝宏根,市政府副秘书长徐裕兵;县委副书记、县长胡斌等陪同。

    吴晓军一行先后赶赴昌洲乡中洲圩、莲湖乡莲北圩实地视察指导。每到一处,吴晓军都与防汛一线人员认真交流,并沿着圩堤仔细察看出现塌方、裂缝的险工险段,详细询问汛情、水情、水势,现场听取险情处置经过和处置情况汇报,亲切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干部群众、部队官兵。

    吴晓军指出,鄱阳县委、县政府当前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成效明显,应对有序,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抗洪抢险一线,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科学防汛,全力抗洪抢险救灾,取得明显成效。

    吴晓军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书记鹿心社,省长刘奇的指示要求,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切忌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要严密防范、严阵以待。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度汛应急预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意识感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准备。要细化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科学安排防汛力量,备足防汛物资物料,抓紧做好圩堤杂草杂树清除工作,加强巡堤查险力度,发现问题科学及时处置。一旦发生险情,要提前做好群众转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加强组织气象、水文、水利、国土等部门会商,强化监测预报,准确研判,及时分析和通报水雨情趋势,为科学防汛提供依据,把握防汛抗洪的主动权。

    (三)

    7月5日下午,市委书记马承祖深入我县防汛一线,检查指导防汛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牢牢绷紧防汛这根弦,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坚决克服侥幸麻痹思想,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以最充分的准备、最有力的举措,确保滨湖地区安全度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张祯祥,市委秘书长杨建林,县委副书记、县长胡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秀福陪同。

    马承祖来到饶河联圩饶丰镇蔡家湾、汪家圩段,详细询问了水位水情,检查了防汛人员、物资、措施到位情况及巡防工作机制落实情况,并看望了正在一线巡堤查险的干部群众。当看到干部群众顶着烈日在堤上来回巡逻,排查险情时,马承祖反复叮嘱巡堤排险人员要提高警惕意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发生意外,并要求相关部门要做好巡堤排险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的发展变化,严加防范,实行24小时值班制,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防汛中来。

    马承祖强调,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坚守岗位,尽职履责,确保做好安全度汛各项工作。要加强组织气象、水文、水利、国土等部门会商,强化监测预报,准确研判,及时分析和通报水、雨情趋势,为科学防汛提供依据。要加大对水库、堤坝、险工险段等重点部位24小时监测巡查值守,严密监视水情、险情,加大隐患排查,加强巡查力量,加密巡查频次,落实巡查责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全覆盖、无死角。要备足防汛物资,组织好防汛抢险队伍,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一旦出现险情、灾情,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排除险情,及时转移安置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四)

    7月6日,省防汛督察组组长、省河道管理局局长陈云翔率防汛督察组、专家组深入我县,就圩堤防汛值守等情况进行督察。

    当天,督察组一行先后来到饶河联圩饶丰镇责任段,西河西联圩油墩街镇责任段,西河东联圩油墩街镇责任段、鸦鹊湖乡责任段,潼丰联圩柘港乡责任段,仔细查阅了指挥所当值情况、圩堤各段防汛值守安排情况和险情处置情况等。每到一处,督察组都和值守人员详细交谈,了解包挂责任单位值守人员到位和排班情况,查阅巡查记录等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督察组充分肯定了我县防汛工作,认为防汛工作准备充分、人员到位,挂点圩堤责任段县领导、乡镇单位一把手和水利技术员都坚守一线,主动参与到防汛值守工作中来。同时,希望我县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主要领导防汛指示精神和省防总相关防汛要求,继续细化防汛巡查记录,做到谁巡查、谁签字;巡查值守人员要克服麻痹思想,未雨绸缪,储备好砂袋等防汛物资,确保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7日,上饶市军分区领导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张祯祥,等陪同下,来到莲湖乡莲北圩高桥责任段指导抗洪抢险工作。

    7月9日上午,县委副书记、县长胡斌深入潼丰联圩柘港乡责任段、西河东联圩油墩街镇责任段和鸦鹊湖乡责任段,以及西河西联圩银宝湖乡青林段检查指导防汛工作。。

    7月10日,国家防总调研组组长、总工程师汪庆云率调研组来我县督查指导防汛工作,汪庆云一行先后来到珠湖联圩、乐丰联圩、饶河联圩、沿河圩等地。每到一处,工作组都要详细了解指挥所当值情况、圩堤各段防汛值守安排情况和险情处置情况等,并对洪涝灾害抢险救助、水毁工程监测和修复、水利工程运行等当前防汛重点工作进行逐一检查和现场指导。

    【党员干部篇】 身先士卒“三个带头”冲锋在前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支撑点

    (一)

    7月1日,雨一直下着,时而大雨、时而小雨。该乡庆“七·一”表彰大会结束后,与会人员下到各自负责的村开展“七·一”庆祝活动,活动内容主要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广大党员的入党誓词”。

    “书记,青林圩一涵管发生破洞,你们赶紧来!”下午1时许,鸦鹊湖乡青林村村支书江团桂、西分村村支书江民礼突然接到巡堤人员的电话,他们立即带领村干部奔赴现场。到达现场后,大家分析研究现场情况后迅速调来一艘船。青林村村民江来福一个跨越跳上船,用竹竿寻找涵洞破口位置。找到破口,大家立即排成一字队形,用编织袋装鹅卵石,接力传递给江来福,江来福再对着破口处抛投。

    “不行,水流太大了,水下吸力也大,编织袋扔下去都被水冲走了。”有着丰富抗洪经验的村民江油庆喊道,他让大家立即找来棉絮,用棉絮包住鹅卵石,再装袋,这样棉絮浸泡在水里发涨,编织袋就不易被水冲走。雨越下越大,水流愈发湍急,抢险队员眼睛被雨水冲得快睁不开了。大家神情紧张,动作迅速,在雨中奋战到下午6时许,终于控制住了险情。

    7月2日,大雨仍在下,青林圩高家组段出现塌方。一场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不好,高家段出现大面积塌方、滑坡,情况危急,你们赶紧来,赶紧!赶紧!”下午4时许,青林圩巡堤员江来福一个急促的电话让防汛指挥所顿时炸开了锅。该乡党委书记方宏德、乡长蔡阳迅速带领人员赶赴现场。与此同时,县委常委胡仲仪、县人民法院院长熊庆文、县水利专家也赶赴现场。

    到达现场后,大家都惊呆了——600米的险段,竟然有3处大面积的塌方!堤顶最窄处宽度不足1米,塌方总长度400余米!现年57岁的高家组村民曹正权先后参加过1998年、2010年和2016年的抗洪抢险,看到这种情形,当时就愣住了,他说从没见过这么严重的险情。

    县水利专家夏长城迅速查看险情后,立即提出初步的应急方案:将塌方处先用彩条布铺盖,避免雨水直接冲刷松软的土壤。同时,一批人下到塌方的堤脚处开沟导渗,将堤坝里面的水排出来。

    晚上10时许,胡仲仪、熊庆文和该乡负责人、水利专家等在该乡防汛指挥所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处理险情方案。方案出台后,一个新的问题让大家眉头紧锁:原来,该段圩堤一直靠水路运送防汛物资,这样不仅运送物资的时间长,还受地理条件约束,大船进不了这块水域,只能用小船运送。这次抢险所需的大石块、彩条布、鹅卵石等物资数量大,且需要大型挖掘机和工程车进驻。“水路是走不通的,我们挖出一条路来。”该乡党委书记方宏德勘察现场地形后,对着一条一次只能通过一辆电动车的山路说道。

    “轰轰轰……”机器的作业声让原本平静的夜晚热闹了起来。由于山路树木多,路面不平整,这给挖路带来不小的困难,但大家斗志昂扬,在滂沱大雨中紧张作业,直至次日凌晨3时许,一条宽敞平整的道路终于呈现在大家眼前,这让抢险人员信心倍增。水利专家考虑到坝面都是烂泥,坝体已塌方,车辆无法正常在坝面上行驶,于是,组织人员将坝面挖掉一层,露出底下一层较结实的泥土,为顺利抢险打牢基础。与此同时,抢险所需的物资也全部在天亮之前送到位并按点堆放。

    (二)

    7月3日,阴天转大雨,抢险进入“白热化”状态。清晨5时许,天刚微微亮,经过一夜紧张的作业,一切准备工作就序。4台大型挖掘机浩浩荡荡地开进险段。由于一些塌方处还不完全具备大型车辆通行的条件,挖掘机与工程车协作,工程车将石块填充至塌方处,挖掘机则边挖边填,直到塌方处都被填满,再从外围逐步培土,其目的是稳固坝体。

    与此同时,近百名消防官兵、30余名民兵突击队员和20多名村民下到水里,在塌方处开沟导渗,先将坝面上的积水排去,随后开始清表固坝。抢险场面十分壮观,抢险队员都不知疲倦,但心里十分担心下雨,他们知道,一旦此时下雨,不仅会增加抢险的难度,还会使抢险进度放缓,甚至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大家与时间赛跑,饿了随便吃两口饭又投入到抢险中,有的队员连水都来不及喝。近200名抢险队员被平均划分为7组,在塌方处每隔5米开挖渗水沟,每个渗水沟宽约80公分、深1米,长度从堤坝中间一直到堤角,工程难度十分大。直至当日下午5时许,30个渗水沟全部挖好,水被源源不断地排出,整个险段填土也基本完成。当日晚上,大家来不及休整,又根据实际情况,由挖机在人工挖到1米深的基础上继续挖深沟,随后填大石块,抛石固基,抢险人员则将塌方处的淤泥清掉,并不断给迎水面填土。工程车将石块倒在堤角下,稳固堤角,3处严重险段基本处理完成,初战告捷。

    7月4日、5日,天气放晴了,气温上升,但是水位还在持续上涨。抢险人员不等不靠,昼夜不停作业,加快抢险进度。这两天抢险以机械作业为主,继续对外围填土、抛石固基,抢险人员开沟导渗为辅。3天来,圩堤上平均每天保持工作时间20小时以上,人歇机不停,险情也基本得到控制。

    7月6日,正当大家认为可以松一口气时,险情再次发生。早上5时许,巡堤员江会达在巡堤时,发现之前塌方的倒口处出现滑坡,长度有50多米。江会达立即向上级报告险情。

    抢险人员接到信息后,立即赶赴现场。水利专家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制定出抢险方案——采用挖掘机每隔5米开沟导渗,并用石块填充,抢险人员疏通水渠,加高坝身,防止漫顶。抢险人员再次奋战了一天一夜,直至次日上午9时许,险情才得以排除。

    看到眼前这座“新”圩堤,所有抢险人员内心激动不已。每一滴打在身上的雨水、每一个溅到身上的浪花、每一道划在身上的口子,还有夜以继日的战高温、斗酷暑、抗疲劳,忍受蚊虫叮咬,……一幕幕都让他们刻骨铭心,而成功保住了这段圩堤,守护住了家园,又让他们感到十分欣慰。

    (三)

    在这场持续6天的抗洪战斗中,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哪里有险情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我是老党员,我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当初的入党誓言”。银宝湖乡鸣山村村支书金运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6月28日上午10时左右,金运寿接到村委会工作人员报告闸门破了的电话后立即赶赴现场。民主村有座新屋圩堤,与外湖相连,长300余米,圩堤上还有个泄洪闸,这座圩堤保护着该村1600余亩农田。金运寿到达现场后,发现外湖的水正非常急促地向里面灌,必须马上堵住破口,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八大水库和三房水库的安全。

    “坚持哪里有危险,就战斗在哪里,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连日来,我县已先后遭遇多轮强降雨侵袭,造成全县各地普遍受灾,且部分乡镇灾情严重。面对凶猛的洪涝灾害,我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承担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冲锋在前,奋起抗灾,广大党员在防汛抗洪第一线坚持“三个带头”,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7月4日,莲湖乡莲北圩南培段发生两处穿洞险情。经现场勘查后,市、县水利工程师对发生穿堤孔洞处做了反滤围井,随后,调来两辆挖掘机,对堤坝“开膛破肚”进行抽槽黏土截水处理,找出穿洞源头。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磊,县政府党组成员、市港航管理处长白伟民现场指挥,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龚建新和县水利局工程师曹建宇现场指导,乡干部现场调度,抢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经过连续10个小时的奋战,采用截水墙法,成功处理了1个穿洞险情。另一穿洞险情在5日天明时进行了处置。

    7月6日,长期受高水位浸泡的莲北圩莲湖乡联合村段出现多处渗漏,而渗漏点在水下的坝体,需要抢险人员进行水下作业,情况十分危险。

    面对圩堤渗漏险情,联合村委会副支书张顺幼抱起沙袋径直跳入水中并迅速找到渗漏点进行抢险加固。随后,抢险队员也相继跳入水中,往渗漏口抛投土袋……经过4个小时的全力抢险,渗漏点最终被完全堵住,而这已是张顺幼堵住的第四个渗漏点。

    有着20多年抢险经验的张顺幼,自入汛以来一直奋战在一线,下水堵漏、圩堤清障,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村民们劝他回去休息,张顺幼却说:“保护家园,人人有责。作为党员,我有责任冲在最前面。”

    【武警官兵篇】武警官兵紧急驰援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新力量

    (一)

    7月2日上午,武警水电四支队105名官兵紧急从景德镇调往莲湖乡进行抗洪抢险。在抗洪一线,他们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一道道安全牢固的防堤。

    当天,莲湖乡莲北圩堤八字脑段出现泡泉险情,泡泉群由五个泡泉组成,每个泡泉的直径有15公分左右,并不断冒出浑水。如不及时处置,将危及大坝安全。武警水电官兵按照反滤导渗原则,采用反滤围井、反滤铺盖抢险战法进行处置。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准备好砂袋后,60名官兵站成一排,不断地把砂袋从圩堤上传递到围堰处。通过3个小时的努力,险情得到控制,而官兵们早已被汗水浸透全身。除了处置突发险情,官兵们当天还在堤坝上铺设了两公里长的防浪布。

    7月3日12时许,银宝湖乡徐家村西河西联圩青林湖圩堤新坝段出现多处渗漏,造成400余米塌方滑坡。市消防支队和县消防大队的110余名抗洪突击队员火速赶赴现场,和当地干群一起处置险情。

    县水利技术员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制订出解决方案,采用下游抛石固脚、上游挖沟导渗的方法。由于塌方面积较大,需要大量砂石,消防官兵争分夺秒扛沙袋对堤坝进行加固。同时,对渗漏水流进行引流,用鹅卵石对渗漏口进行封堵,及时避免了下游4000余亩农田受灾。截至7月3日18时,抗洪突击队共堵漏15处,扛运沙袋12000余个,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饶埠镇畲湾联圩湾埠排涝站出现倒灌险情,堤内外水位落差达1米以上,严重威胁了6个行政村、2万余人口、约1700公顷农作物的安全。7月6日,驻赣武警水电二总队四支队抽调“龙吸水”等装备赴现场,及时帮助地方排涝,降低了损失。

    (二)

    连日来,社会各界采取各种方式慰问战斗在抗洪一线的广大子弟兵和干部群众。

    7月7日上午,饶州街道志愿者分会携手鄱阳华成商行,带着价值1.5万元的食用油、饮料慰问武警水电四支队三大队武警官兵。县红十字会携手县湖城商会、江西省天之润有限公司、县雅洁洗涤厂、五一超市赴莲湖乡中心学校,慰问正在我县抗洪抢险的百余名景德镇武警水电四支队官兵。为驻守在莲湖乡抗洪一线的武警官兵送去价值2万余元的饮用水、方便面、蛋糕、水果和鲜奶。

    7月12日,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胡钊芳、省交通运输厅副调研员张建新、省公安消防总队参谋廖帆等领导,看望慰问了正在我县抗洪抢险的市公安消防支队官兵。

    7月12日,省水利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吴义泉,来到县民兵训练基地看望慰问县民兵预备役抗洪抢险突击队队员,并送去饮用水、绿豆等慰问物资。省防办、省军区、市防办相关负责人,县人武部政委罗词礼陪同。

    7月12日上午,县红十字会携手江西灌湖农庄,与正在银宝湖乡指导抗洪救灾工作的县委常委胡仲仪一同走访慰问了驻扎在银宝湖乡中心学校里的市公安消防支队官兵,为官兵们送去了矿泉水、水果、蔬菜等物资。

    7月17日早上7时许,支援银宝湖乡抗洪抢险的上饶市消防支队官兵光荣完成使命,踏上归程。县委副书记、县长胡斌,县委常委胡仲仪,县水利局主要负责人、银宝湖乡广大干群前往该支队临时驻地——银宝湖乡初级中学欢送官兵(如图)。

    在简短的欢送仪式上,胡斌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该支队赠送了书有“不忘初心践宗旨,危难时刻见真情”的锦旗,并向全体消防官兵表达了县委、县政府以及160万鄱阳人民的深深谢意。

    7月17日早晨,圆满完成抗洪任务的景德镇武警水电百余名官兵,从驻地莲湖乡中心学校撤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磊,副县长汤丁山及闻讯赶来的当地干群惜别人民子弟兵。

    伴着军鼓鞭炮声,两地干群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官兵。

    7月14日,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周琳一行带着绿豆、矿泉水、白糖等慰问物资走进临时军营驻扎地银宝湖中心学校,亲切看望慰问了上饶安消防支队官兵,衷心感谢他们在高温酷暑中坚守在抗洪一线,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广大官兵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坚守阵地,坚决打赢抗洪抢险这场硬仗。

    【社会各界篇】 众志成城唱响抗洪抢险合奏曲是打赢这场攻坚的大基础

    (一)

    顶着暴雨、踩着淤泥、跳进水中堵漏……为了守护家园平安,有这样一群热心人士和普通群众,紧急时刻逆水而行,身处险境勇往直前。

    “不好,堤身有大量浑水流出,水泡不断向上涌,这里有险情……”7月5日上午9时,昌洲乡巡堤值守的村民胡田寿、陈江和在中洲圩北丰陈家10+75段发现堤坝因不堪连日高水位冲刷“重负”,出现穿洞重大安全隐患,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圩堤垮塌风险,对堤下农田、房屋构成严重威胁。

    胡田寿、陈江和立即向乡防汛指挥部报告险情,为了尽快找到穿洞位置,他们跳入水中以最快的速度“锁定”了两个穿洞的范围。随后,闻讯赶来的村应急抢险队用鹅卵石、土方先期处理。

    得知险情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仁爱、公安局政委万勇及该乡党政负责人、水利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坐阵指挥,调度乡应急分队、施工队共计50余名干群,按照水利技术专家的处置方案迅速展开隐患应急处置工作。当天下午3时许,经过干群6小时连续奋战,该处穿孔涵洞被成功封堵。

    据悉,险情得到有效处置后,该乡干群没有丝毫懈怠,继续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值守,并进一步加强巡查值守力度,以确保圩堤安全。

    7月5日晚9时,油墩街镇崇复圩发生险情,该镇工作人员在巡查圩堤时发现了泡泉。通过观察,泡泉直径有20公分左右,正在不断涌出浑浊浆水,如不及时处理,势必导致圩堤溃口,将直接危及堤下50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险情就是命令,该镇立即组成了50余人的“抢险突击队”开展抢险。挖泥巴装编织袋、接力传递、围着泉眼做减压堤……“不好,备用泥土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正当抢险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有人突然喊道,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走,去我家菜园里挖泥”。紧要时刻,荻溪村村民黄尾香向大家主动提出。大家迅速来到黄尾香家的菜园,但看到满园的辣椒、豆角等蔬菜时又犹豫了。黄尾香催促大家赶紧挖,以免耽误处置险情的时间。不一会儿,400多袋的泥土从黄尾香家的菜园挖出,但菜园内的蔬菜却全都毁掉了,对此,黄尾香却表示一点也不后悔。

    同时,港湖村民兵营长吴曰盛得知险情后,自发送来500多只编织袋并加入抢险队伍中。防汛物资充足了,大家众志成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成功处置了该处泡泉,消除了一大安全隐患。

    (二)

    7月6日17时许,位于柘港乡胡家村委会四联圩的护河堤坝出现渗水洞,大坝存在决堤危险,危及2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中铁十七局九景衢铁路项目部得知消息后,迅速启动防洪应急预案,立即带领3台挖掘机和30余人组成的抢险救援队伍赶赴护河堤坝开展抢险工作。

    经对河堤现场的勘查,救援队迅速制订了抢险方案。挖土,加固、夯实……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急抢修,渗水洞被堵住了,堤坝危险解除。

    中铁十七局九景衢铁路项目部自获悉柘港乡防汛情况后,主动成立了抢险救援预备队。在此次灾情中,抢险救援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汛期以来,柘港乡瑞洪村委会30余位党员组成了防汛志愿队,他们24小时巡堤值守,确保村旁集会洲圩安全度汛。

    7月4日中午,5位资深潜水员从九江匆匆赶到饶州街道办,潜入约6米深的新桥和德化桥电排站污水管小井中,为水泵叶轮“松绑”。

    据该街道办水务站站长吴善照介绍,为防止鄱阳城内涝,新桥和德化桥两个电排站近期均开足马力排水,但却发现两个电排站的电机出现发热且振动较大的情况。根据经验判定,水泵叶轮可能被杂物缠住,亟需潜水员下去清理杂物。

    中午12时30分,有着30年潜水经验的潜水员,穿着重约170斤的潜水服,潜入新桥电排阴暗的污水管小井中。大家围在井口屏气凝神。半个多小时后,对讲机里终于传来“上去”的呼声。岸上留守的潜水员迅速拉动绳索,先将一大堆蛇皮袋、塑料袋、鞋子等垃圾捞上来,再将下潜的潜水员拉上来。

    “叶轮内部手臂够不到的地方,有东西死死缠在上面,需要一把长镰刀。”守在井口的饶州街道办主任项福兴马上派人买来镰刀和长钩。为节约时间,潜水员决定先赶往德化桥电排站,潜入污水管小井中,然后再返回新桥电排站。最终,潜水员用镰刀和长钩从叶轮内勾出一团由编织袋和塑料绳等紧紧纠缠的杂物。大约两个小时,两个电排站的水泵获得“松绑”,现均恢复正常排涝。

    7月6日晚10时许,柘港乡集会洲圩突然出现严重穿洞,险情紧急万分,该乡负责人带领防汛志愿队不眠不休,与时间赛跑,出动5台机械设备连续抢险,直至次日凌晨4时才将险情有效控制。防汛志愿队每天自发组织巡防村庄及农田,及时排除各种险情,并向村民传授应急情况下的自救与互救方法,做到防汛到户,确保村民汛期安全。

    (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连日来,中国扶贫基金会网络救援物资先后在凰岗镇、响水滩乡、饶丰镇、莲湖乡发放,南昌崛美行动公益、团县委、县妇联、县志愿者协会等参加发放活动。据了解,此次物资由丹姿集团、沃尔玛中国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支援江西水灾救援,其中丹姿提供物资400份、沃尔玛450份,每份含25公斤大米1包、5升食用油1桶,价值200元,共计17万元。

    7月8日下午,县红十字会携手江西“森和农业”走进三庙前洪曹、渡头、东高等抗洪指挥部,带着物资看望慰问抗洪救灾一线的干群。

    7月8日,县红十字志愿服务队4位“娘子军”,一上午搬了两车救灾物资,一车物资送往饶州街道管驿前村临时安置点澹湖小学,一车送往白沙州乡赵家村。虽然汗水湿透了衣背,但这群“娘子军”仍默默用行动传递着“爱的奉献”。

    7月9日上午,鄱阳镇志愿者分会、鄱阳镇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带着价值2.4万元的物资,赴角丰圩、饶河联圩、问桂道圩、昌江圩、沿河圩慰问坚守抗洪一线的干部群众。

    【采访后记】

    采访中,记者一直被感动着。

    我们不会忘记洪水泛滥时的恐怖场面,不会忘记洪魔在我们身上撕咬过的伤痕。我们应该思考,我们应该警惕,但我们更应该铭记的,是洪水冲刷出的那些坚强、那些勇敢、那些感动……

    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水利人在那危急关头,镇定自如、力挽狂澜的镜头,还有一幅幅不畏艰难、冲锋在前的场景……

    灾难袭来,我们的基层一线干部,处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他们肩上担着特 殊使命,恪尽职守、顽强奋斗,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特别 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用。

    我们的县领导率先深入防汛救灾一线,靠前指挥、恪守职责、冲锋在前,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们的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团结带领群众撑起了灾区不倒的脊梁。

    他们用行动践行宗旨,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精神凝聚力量,用真情凝结关爱;在抗洪救灾中凝聚起来的“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迎难而上、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不胜不休”抗洪精神 ,将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我们所见的江河安澜,是许多的防汛人,用千百双手托举起的安定祥和。

    江河安澜背后,记住那些为之努力的人们。回家途中,大雨滂沱,想到仍坚守在防汛抗洪抢险前线后方工作的所有兄弟姐妹们,我们更加坚信这一点,向他们致敬!也向每一位在他们背后默默理解支持的家属们,道一句谢谢!

    愿大家都能在每一个祥和的夜晚,枕着江河安澜,安然入睡……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