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精准扶贫看永和

    ————走进永和奇奇里村

    人民交通网山西电 (记者 王继发) 山西永和县是中国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由于地处偏远、立地条件差等原因,老百姓脱贫致富十分困难。习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工作开展得怎么样?这个只有6.5万人的小县,面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近日,人民网、山西经济日报、临汾市文联组织部分记者、作家、诗人、音乐人携手并肩,来到山西省临汾市国家级的贫困县永和县,深入采访、采风,了解永和县的精准扶贫工作。

    由资深记者靳淑琴、晋珩,诗人张润所,作家辛宇卉,音乐人孙伟等组成的采访采风团一行人员到齐后,大家连夜赶往永和。等到达永和县城时已是夜里12点,在高速路出口,采访团成员见到了一直等在那里的药小云副部长。

    永和县委书记加天山在芝河镇药家湾村调研

    “我怕你们找不着路,永和县城正在进行大规模城市改造。这两年,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各项政策利好,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抓短期脱贫、扶中期巩固、谋长远致富脱贫攻坚部署,打出了一套扶贫组合拳,大家伙儿都干劲十足呀!”尽管到永和县宾馆安顿下来,已是半夜时分,但大家对永和的精准扶贫充满了满满的期待。

    听说黄河边上有个奇奇里村,在精准扶贫中变化很大。光听这个村名,我们就觉得充满了神奇,想来神奇之地必有神奇之事,神奇之地必有神奇之人。带着好奇和疑问,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位于阁底乡西北部的奇奇里村。这里沟壑纵横,土壤贫瘠,是个典型的贫困村,共有191户732口人,其中贫困户65户171人。

    永和政府县长范洋平在农户调研

    我们来到村民刘宁富家,一进门就说:“我们是来接小郭书记回去的。”一听这话,老刘急了,“不行,小郭书记是个好娃,他不能走。”“小郭走了,组织上再给你们派个好娃来。”“不要别的好娃,就要这个好娃!” “对,我们就要小郭这个好娃!”闻声前来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说,“不是说好了不回去吗?这怎么又要走?”见村民们急了,一旁的郭若桥赶紧解释:“他们是开玩笑的!我不走!”“不走就好!不走就好!”大伙儿紧皱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

    今年只有28岁的郭若桥是临汾市委组织部派驻干部,他是2015年来奇奇里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本来今年8月挂职期限已到,但村民们都舍不得这个亲自上北京、跑太原帮他们卖枣的“枣娃书记”,他也不舍得离开朝夕相处、从心里已将他们当作自己长辈亲人的父老乡亲,毅然决定留在了这里。

    永和县宣传部长白永明介绍乾坤湾开发

    附近的村委会小院里不时飘来悠扬的歌声。我们顺着歌声来到这里,村委会两面墙上挂满了版面、锦旗,《临汾市委组织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永和县脱贫攻坚帮扶政策一览表》《奇奇里村贫困现状图》等等,最显眼的是挂在当中的一面锦旗,上书“党的好儿子 人民的公仆”,这是奇奇里村的群众送给郭若桥这个“第一书记”的。

    在村委会办公室,郭若桥拿起用枣树枝制作的工艺品,用枣编织的“枣笼”,兴奋地对我们说:“这都是我们村里人做的!”言谈间,俨然一个自信的村里人。他告诉我们,那首循环播放的《我在奇奇里》的村歌,是音乐人到村内采风,听了村里的扶贫故事,免费为他们创作的。最让我们惊奇的是,介绍村子的宣传片《风情奇奇里》居然是郭若桥自己担任导演并参与拍摄制作的,一问才知道他原来是学艺术的出身,曾经在上海电视台工作过。这样大的反差和这么多的故事,让我们对探究这个“第一书记”更增添了几分兴趣。

    “这个小郭书记到底好在哪儿呢?你们都舍不得他走?”老刘是这样回答的:“临汾市委组织部给我们派了个好后生,这个后生说话算数,能吃苦。他答应下我们的事都办啦!就说他来的第一年,北京来了十几号人来我们这里照相,当晚,带队的老头说,你们这地方风景好,人也好,就是不能洗热水澡。郭书记当时就说,明年你再来,保证让你洗上热水澡。一年后,那个老头真的来了。他看见村里新修的可以食宿卫浴的农家乐时,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这个小伙子还真能干!”

    奇奇里村人家住得比较分散,窑洞大多依山而建,隐藏在一个又一个的小山头背后。沿路看到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伫立两旁,与房顶上的光伏发电装置遥相呼应。据了解,永和县实施的光伏扶贫工程,大力推行以村级电站为主、集中式地面电站和户用光伏电站为辅的光伏扶贫模式,现已建成1425户。村级电站可保证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17万元以上,每100千瓦资产性受益17户贫困户,每户每年3000元。户用光伏每户前五年每年收益5000元,以后每年收益3000元。这两项工程可保证4911户贫困户年稳定增收3000元,覆盖面达到96.6%。

    路上,我们看到枣树地里有很多散养鸡。小郭书记告诉我们,这是市委组织部机关领导因地制宜为贫困户们制定的脱贫举措,目前村内散养土鸡两万余只,这些散养鸡平时喝着山泉水,饿了就在枣林里觅食,吃虫子、吃草。因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所以深受城里人喜欢,现在还没长成,但已经有人到村内预订。

    在村里原来的老支书冯金宁家,老伴刘慧珍连连称赞:“自打临汾市组织部帮扶了俺村,给我们办了不少的好事呀!枣帮我们卖出去了,路修通了,灯也安上了,自来水接上了,村容村貌也改善了!”

    从刘慧珍老人家出来,门前是一片枣林。我们信步走入林中,这里是“奇奇里村精准扶贫枣树认领基地”,每一颗枣树都编了号,上面挂着认领者的专属铭牌。这也是永和县精准扶贫的一项举措,如今已经有两千多棵枣树被认领出去。由于永和枣个大、皮薄、核小、味甜,在小郭书记的大力推介下,前来乾坤弯旅游并认领枣树的越来越多,既有省城的退休工人、摄影爱好者,也有临汾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和学生。平时,认领者可以来枣园采摘,欣赏乾坤湾美景,体验农家生活。

    从枣林出来,我们来到了奇奇里村的黄河边景区。奇奇里村与黄河相邻,位于乾坤湾的中心地带,步行一段路程便可将母亲河的美景尽收眼底。雄浑古朴的母亲河在这里蜿蜒而行,形成了一道扭转乾坤的弯。黄昏时分,在夕阳的映照下,黄河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辉。尽管向前的路途中一再遇阻,弯道一个接着一个,但她坚定地向着东方,奔流不息,奔流不息!(系列报道人员:靳淑琴、李青萍、文 辛宇卉)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