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箱船订单只是短期爆发,难持续?

    今年年初以来,集装箱运输市场呈现出“一舱难求”或“一箱难求”的局面,全球集装箱船运输市场迎来了近10年来最好的时期。仅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就接连承接了13艘16000TEU集装箱船、三型22艘集装箱船这样的大批量订单。同时,在线船舶估值公司VesselsValue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21年年初以来,在集装箱船租赁市场上,每种船型的租金也都翻了一番以上。

    多重因素影响

    集装箱船市场大爆发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所长张永锋认为,需求增长是近期集装箱船航运市场火爆的重要因素,尤其欧美疫情补贴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一方面,随着新冠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欧美国家的疫情防控正处于稳中向好的发展阶段,集装箱消费需求结构面临调整;另一方面,最为核心的原因是港口拥堵、船期紊乱、结构性问题以及空箱周转迟缓等因素叠加,船队有效运能不足,尤其是北美航线,推动了运费长时间高位运行。

    除此之外,船东收入有了保障,也促使集装箱船新造船市场快速升温。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全球新造集装箱船达297艘,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0%。张永锋分析,近期新造集装箱船订单的船型结构也有所不同,其中主要集中在4000~7000TEU及12000~16000TEU,适合北美航线船型居多。这也正是全球集装箱北美航线运力短缺的客观反映。

    张永锋指出,不仅是订单数量攀升,受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船价上涨速度也十分惊人。当前的集装箱船新造船市场已经处于短期内高位。

    爆发或难持续

    船企应关注后续生产

    对这次短期内的订单爆发,张永锋分析认为,从长远看,不会存在大规模的长期可持续投资。他说:“目前市场上的‘供不应求’更多是由有效运能不足导致的。”同时,他表示,从整体运力看,全球航运运力整体供过于求的情况尚未完全缓解。随着新造超大型集装箱船陆续交付,原来部署于欧洲航线的船舶运力部分被置换到北美航线,而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接种疫苗等防疫措施的推行,码头用工、港口拥堵的情况也有望逐步得到缓解。“不过,仍需要一段时间。”张永锋补充道。

    此外,政府和行业对航运市场的整体调控也会随之而来。在交通运输部于7月29日召开的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孙文剑就介绍了交通运输部在提高效率、增产能、强合作等方面积极采取的措施。

    张永锋认为:“在运力周转起来后,供需会逐渐回归理性。” 在这一轮集装箱船新造船订单的爆发性增长中,不少国内船企承接了较大批量的系列船订单,有效减轻了上一轮船市低潮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业内专家提醒,船企应关注后续的订单生产情况。目前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钢材价格变化对订单生产成本影响明显,而全球各地疫情变化等突发性事件,更是会给配套设备的生产纳期、劳动力稳定和持续生产带来难以预测的问题。

    专家建议,船企首先要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染性更强,国内已经出现多处疫情突发情况。船舶企业国际化往来密集,疫情防控一刻不能放松。

    此外,船企还应做好设备及原材料的应急预案和替代方案,尤其是对国外进口设备,要吸取此前因疫情原因导致国外厂商工作人员不能来华而影响设备安装调试的教训,做好提前部署。业内专家也建议,加紧推动国内品牌配套设备装船,以国产设备替代进口,为船舶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专家表示,船舶企业应将目光放长远来看,在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明确的制造业发展方向的今天,批量船型的承接,应该成为船企推动智能制造,提升管理水平的契机;同时,加紧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和设备,推动管理精细化、生产均衡化,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