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碧海雄心》人物原型追剧】危急关头 果敢抉择

    剧中人物:救援队救生员丁超,于小彤饰。

    王浩,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生员。

    李春林,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飞行管理部副部长。

    □人物原型

    因饰演剧中丁超这一角色,于小彤近期频上网络热搜。剧中的他,虽年少气盛,却在生死关头勇敢抉择;虽生性好玩,却在执行任务时沉稳冷静;虽工作单调,却在有限空间里生活得多姿多彩。

    作为剧中人物的原型,现实中的王浩和李春林也是如此吗?他们的家人、同事又是如何看待这一角色的呢?

    “丁超,是以我儿子为原型拍的。”

    “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里出舱,顺着一根筷子般粗细的钢索滑降,然后把即将被大海吞噬的生命救回。”电视剧《碧海雄心》开播以来,常徐琴每天都会给儿子打电话,听到儿子的声音,她才觉得心里踏实一些。

    作为救捞人的母亲,她有担心、牵挂,但更多的则是荣誉和自豪。她常跟邻居推荐:“《碧海雄心》里面的丁超,是以我儿子为原型拍的。”

    常徐琴的儿子王浩,是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生员。他经常在生死边缘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在惊涛骇浪中演绎着逆行者。他总是愿意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一丝希望,百分努力。”

    “对比丁超这个角色,我们或许少了一点感性,但我们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分百的努力去争取。”王浩平淡地说。

    臂弯里是受伤的船员,头顶上是盘旋的直升机,钢索缠住三根手指……那是2012年1月17日,在帮助船员撤离时,渔船在海浪的作用下“上蹿下跳”,绞车钢索快速甩动缠住了一名船员的颈部。千钧一发之际,王浩果断伸手把钢索从颈部取下。就在那一瞬间,浪峰变浪谷,渔船迅速下坠,钢索突然吃力,紧紧地缠住了王浩的三根手指,他们瞬间被悬了起来。为了受伤船员和机组的安全,王浩咬牙坚持,果断地给出了上升手势。事后诊断,王浩左手食指第一指关节粉碎性骨折且无法再植,无名指两处骨折,小指一处骨折、一处错位。

    “看到丁超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

    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飞行管理部副部长李春林对此深有感触。他显得若有所思,剧中的一幕幕勾起了满满的回忆。

    在他们眼中,生命高于一切。四川汶川地震救灾期间,他接到任务救援两名电站工人。到达现场后,他们发现是一个救援绝地,三面环山,中间是一条不足30米宽的死胡同。直升机即使能进去,也无法安全掉头出来。怎么办,他们集体商议决定:“飞!倒退着飞进去!”几乎是紧挨着两边的山体,背对着峡谷,直升机倒退着小心翼翼飞了进去,稳稳悬停在被困人员上空,李春林和机组人员又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两条生命。

    现在的李春林,还承担着救生员教员的工作,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中国救捞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丁超”。

    对于李春林,同事陈东升对他的评价是——要求严格乃至苛刻。作为救生员教员,李春林负责制定年轻学员的训练目标,要求总是高于训练大纲。对于这份苛刻,李春林有着自己的理解。

    “飞行救助是非常危险的活动,我们经历不起任何事故。”李春林告诉记者,只有要求严了,安全底线才能守好,家里的亲人们才会放心。多年来,救捞人就是这样用安全回馈亲人们的理解、包容、关心、支持。

    真实的故事、惊心动魄的场面……追剧追得越深,越感慨这支队伍的难能可贵。交通救捞这支专业的国家救援队伍,对百姓没有索取,只有给予。获救者感党恩,念党情,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形象,随着一次次的救助,播撒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交通救捞队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以人为中心”的宗旨,果敢鲜明地展现出来,传递着正能量。

    □追剧释疑

    问:剧中救助船曾经带着救援队员们执行了一次救助越南渔民的任务,为何他们遇险需要我国的救援力量救助?请问这样的救助在我国常见吗?

    答:交通救捞作为国家海上专业救助打捞力量,不仅承担着对中国水域发生的海上事故的应急反应、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及其他对海上运输和海上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等多项使命,同时,还代表中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海运双边协定的义务。因此只要在我国海域遇险,无论是中方还是外籍船舶,我们都有搜救的义务和责任。剧中救助越南渔民的案例发生在2006年5月台风“珍珠”侵袭期间,南海救助局顶着狂风巨浪先后找到22艘失踪越南渔船,成功救援了333名越南渔民。据不完全统计,66年来,交通救捞共救助11678名外籍遇险人员,救助902艘外籍遇险船舶,充分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