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监管“寒冬” 银湖网借力科技手段突出重围

    与“朔风起 万物藏”的“立冬”节气相呼应的是,互联网金融正经历最为严厉的穿透式监管,在11月4日举办的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第二届年会上,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表示,过往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过于“包容”,比较多的鼓励创新。他认为,金融的监管不能因为目的善良在某些方面就可以豁免,金融的监管还是需要实行牌照制。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题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文章中写到,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坚持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

    此前,9月22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在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纳入监管,并要警惕打著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欺诈行为,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注意对公众的金融知识普及,特别是对老年人,要避免踏入庞氏骗局的陷阱。

    与监管层 “监管从严”观点相一致的是,坊间也不断流传出“监管或将在明年一季度启动P2P备案工作,且备案公司数量有限”的传闻,“严监管”下涌动的激烈的行业洗牌效应,网贷之家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7年10月月报》显示,截止2017年10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975家。

    种种迹象昭示着P2P网贷平台的“寒冬”来临,如何安然度过成为从业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一些平台选择海外上市寻找新机遇,还有一些选择蛰伏修炼内功以获取真正的“通行证”。

    银湖网CEO郭辉认为,严监管源于风险频发,做到与监管方向趋同才能够突出重围,监管红线内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离不开科技的驱动。

    以银湖网为例,早在2016年初,就开始着手建立的大数据团队,迄今为止有10人规模,能够从反欺诈识别、综合信用评估、贷后管理、决策引擎、用户画像等多个角度,为银湖网的借款人信用审核、精准运营和投放等方面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依据。

    大数据团队的建立和投入,在科技手段优势日益凸显的当下,已经为银湖网带来超出建立伊始的回报,这不仅体现在银湖网的资产始终保持优良的状态,还体现在助力平台自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持续实现了盈利,即使在面临“双降”压力的第三季度,银湖网依旧表现良好,交易额同比增长76%,增速跃居行业前列。

    《人类简史》作者、世界知名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日前在某会议上表示,在这个时代,那些我们做过的决策,未来都会由计算机和大数据算法做出。

    郭辉表示,金融亦然,依托计算机和大数据算法做出的决策,使得我们在运营效率上、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实现更为优化的选择,因此以大数据团队为中心的科技手段的投入,无论对于用户的资金安全、还是对于平台的持续平稳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银湖网持续不断的“输血”,以此加大科技在金融服务中的效率和质量。

    (新媒体责编:zpl)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