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绿链”物流:打通城市发展与绿色运输的“任督二脉”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铁路,就像打通港口与内陆的大动脉。”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凤平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中,交通运输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挑战,临沂临港加紧布局“绿链”物流体系。临沂临港疏港铁路于2021年底,主线段全线通车。到2022年8月初,原材料运输超过260万吨,甚至还实现了货物由港口到企业的直通运输。

    顶层设计,绘就发展蓝图。凭借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山东在这里布局1400万吨钢铁产能,跳出传统港口范畴,打造更高平台和万能接口,不断吸引产业链、供应链等汇聚。同时,构筑综合物流枢纽体系,大力发展“绿链”物流,山东打通城市发展与绿色运输的“任督二脉”,进一步凸显临沂临港的交通区位优势,为促进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等提供基础保障。

    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

    在临港疏港铁路开通运营前,从港口到达临沂临港开发区的车辆每天约有20000多辆,交通、环保压力大。为了响应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号召,服务临港1400万吨高端不锈钢产业集群,临港疏港铁路开通运营以后,来自岚山港、岚桥港货物全部通过铁路来运输,大大减轻了公路运输、环境保护、企业生产成本的压力。

    港口货物通过疏港铁路运送到临港铁路园区站再转运到各企业厂区,开启了临港陆海联动、海铁直运、多式联运的新纪元,进一步串联起临沂临港区精钢基地30多家上下游企业,形成直通港口钢铁运输快速通道,打通联运、转运衔接“最后一公里”。

    现在临港疏港铁路主要服务于山东钢铁永锋钢铁、玫德等30多家企业,货物由港口到站点的直通运输,为企业节约了三分之一的运输时间,三分之一的运输成本。据统计,目前大宗货物公转铁预计载货量1800万吨,氮氧化物减排14.58吨、挥发性有机物0.864吨。

    车辆能源:“油转电”

    在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绿色环保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目前,临港区150多台新能源车,24小时待命,电池5分钟之内就能更换完毕,能及时地保证货物转运,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货物在岚山港或疏港铁路货运场站,可直接由新能源重卡车无缝隙运至临港企业,实现了“港口+铁路干线+新能源重卡接驳”的全过程零排放绿色运输,既解决了运输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等问题,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效益,还能带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有助于打造绿色智慧城市、绿色智慧园区、绿色智慧港口、绿色A类钢厂等,促进区域发展的低碳化、智能化全面升级转型。

    以换电站为例,截至目前,临沂临港区共有130辆重卡完成了换电模式,10个月时间共减排污染物310吨。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服务3000台电动重卡换电使用,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万吨,节约柴油消耗2.1亿升,预计可实现收入41580万元。

    园区内企业运输:“管状带”

    临沂临港园区内多家企业位列山东省前茅,仅永锋、玫德等几家钢铁企业,年原料与成品的运输周转量就将高达13500万吨。如果全部按照汽车运输,每车30吨的运输量计算,相关的运输量将高达10000辆/天。

    而从岚山港至临沂临港36千米的输送绿色智能工程(管廊)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这项工程通过长距离管状带式输送机系统直接输送货物,主要为临沂临港区提供区内钢铁企业生产、运营所需要的铁粉矿、铁精矿、铁矿石的运输服务。

    将管廊设置在永锋,等于港口往里延伸,永锋将成为临沂临港区原料初级加工的“内陆港”。这样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效降低园区钢铁产业链上企业的原料成本,还能够有效减少对道路、铁路运输能力的占用,大幅减少相关区域汽车扬尘和轮胎对于道路的污染,改善物流道路运输现状。据统计,“管状带”每年可减少区域CO排放量2020吨,NOx排放量3324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99200吨。

    “绿链”物流不仅是运输方式、运输结构的升级,更是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的成本得以降低,环保的压力得以改善,对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大宗货物运输结构“公转铁”,车辆能源结构“油转电”……每一项举措都见证着一个“绿链”物流助力的工业强区的崛起,也见证着不变的绿色坚守。

    (新媒体责编:wang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