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定农机化练车场,30多辆教练车走走停停,只见眼戴墨镜,头戴保暖棉帽或遮阳帽的教练员在忙碌,他们有的坐在副驾驶座位上不断纠正学员的操作手法,有的顶着严寒酷暑站在车外吆喝比划着,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教程……作为一家国营驾校的教练员,他们的教学如何?学员眼中的教练又是什么样的?作者近日走进武定农机化驾校练车场参加驾培,亲身体验该校教练员这个平凡岗位的艰辛和不易。
严寒酷暑都坚守,我们是教练员
12月6日,农历节气即将迎来“大雪”,北国已千里冰封,滇西的罗婺大地完全被寒流包围,早晨气温低至10℃以下,站在车外的寒流中人冻得直发抖。早晨7点,教练员宋涛床头的闹钟准时响起,他洗漱完毕用完早餐后,驾车匆匆往驾校练车场赶。8点未到,他已赶到练车场开启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像他这样的教练员全校有 38 人。
“临近考试了,我来得很早,没想到这么冷的天,教练比我们来得更早。现在天气冷,但教练还是坚持按时到场教我们,他们非常辛苦。”学员王女士说。
随着太阳慢慢升起,11点多钟天气已经由冷变热,坐在车厢内明显感觉到有些燥热,此时室外气温达20℃左右。
为了避免长时间在高温天气下皮肤出现不适症状,教练都自备得有防晒霜等防晒护肤品。
“半天要喝两瓶水,因为不断重复操作手法,不停的说活,也不能喝多了,喝多了上厕所的次数多,会耽误学员的练车时间。在校学生比社会学员好教,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要好教,超过50岁的学员,一般教起来就要多费心了,得有针对性的找出他们的问题……”说起做教练的体会和心得,宋涛滔滔不绝。
中午12点,已是午餐时间,新学员小陈又来到练车场,“你们先回去吃饭,下午再来,我带小陈冲几趟,他上班不得来练”宋涛一边招呼小刘上车,一边跟去吃午餐的学员道别。
原来,虽然驾校对教练员作息时间有明确规定,但有些学员在正常教学时间来不了,教练员就要在中午或晚上下班后继续进行教学或陪练。“有时候,学员选择在我们休息时段来学车,只要他们来我们就得教,因为他们选择了我们驾校,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得对他们负责。”宋涛说。
下午1点30分,室外温度更高了,刺眼的阳光和阵阵热浪把皮肤烤得发烫,就像在蒸笼里一般,宋涛匆匆回家扒几口饭,又准时出现在练车场。
“离合器放慢一点,速度不要太快……。”太阳把训练场照得发亮,烈日下的宋涛认真地在教学员起步、百米加减档等项目,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
坐在驾驶舱里,发动机散发出阵阵热气,比烈日下更加难受,不一会,操作方向盘的学员已汗流浃背。然而,教练员们每天要在副驾座椅上坚守几个小时。尽管下午天气炎热,每一名教练员都依然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寸步不离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车里虽然有空调,但太阳直射进去,车内仍然很热,学员们练完了难受就可以去休息间乘凉,我们作为教练员,为了学员的安全,再热也要继续坚守在岗位上,这段时间上午很冷,下午很热,习惯了就没什么感觉。”多年教龄的宋涛,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他感谢驾校给他这个工作平台,感谢身边有一群团结奋进的同事。
学员拿到驾照,教练员最高兴
下午4点,温度越来越高,令人心烦意燥。“松离合器,再松一点,还要松……”“有点抖的感觉。”“没事,不要紧张,坚持两天,找到感觉就好了”
在高温天气下学车,学员难免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导致练习效果不佳,教练员们不仅要按捺住自己的焦躁情绪,还要安抚学员,鼓励他们调整状态,重新再来。
“学员练得不好的时候,作为教练,我心里也着急,但我理解他们,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来就会。所以在学员紧张的情况下,我会让其平复一下心情再练习。”宋涛说。
冬天是最考验学员和教练的季节,早上冷很多学员无法坚持按时来,下午又太热不好练,学员们都想早点拿到驾照,每个教练员都倍感压力,所以尽管每天在严寒酷暑下辛勤教学,只要看到学员顺利拿到证,他们都会很开心。
“其实我们教练的日子是平淡无奇的,迎来送往每一批学员中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教学项目,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学员通过各科考试,顺利拿到驾驶证的时候,他们高兴,我们也高兴,最痛苦的是怕看学员考试失败后流泪,就希望拿到证的学员开车上路的时候也能多留着心,注意安全……”晚上近6点,结束了一天的教学任务,对当教练的苦乐,宋涛这样说。
学员:教练脾气好、讲得细、有耐心
为方便学员的生活和学习,宋涛所任职的这所成立于1975年农机化驾校在张校长的带领下,狠抓教学质量和廉洁作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不良行为,把学员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 所有教练员都秉承“爱与责任”的理念,将自己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员,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心谱写着一曲感人的敬业者之歌,赢得学员的广泛好评。
“宋教练脾气好、讲得细、有耐心,我们都喜欢上宋教练的车。我们车上宋教练带的学员考试通过率超过90%。”学员这样评价他们喜欢的宋教练——一位农机化平凡普通的教练员。 (云南经济日报 李明武)
(新媒体责编:zpl)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