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智+质”将河北海事带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2017年12月,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交通运输发展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升级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在海事层面,如何实现海事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到质量效率型的提升,如何实现由转型升级到跨越升级的转变,是亟需思考的问题。一年来河北海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海事经验的基础之上,创新发展路径,打造互联互通的智慧监管服务模式,提升海事服务地方经济的总体质量,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河北海事在系统内率先迈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从“通”到“感”,海事发展面临新趋势

    交通运输的需求是社会的一项基本需求,更是一类衍生需求,不同于食品等源生需求,社会对交通运输类的服务要求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对交通的要求已经从通航、通路的从无到有的需求转变为获得幸福感、舒适感的从有到优的需求,同样,作为涉海管理的重要部门,海事面临着由“服务到”到“服务好”的转变。

    满足群众从通到感的需求转变,就需要海事服务由的跨越,这就要求海事部门不仅要干完的态度,更要有干好的温度,在做到通航、通路的同时,给予社会以获得感,幸福感,舒适感这样一来,只简单的服务增项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海事需要做的是在勤政的基础上的创政,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海事发展。

    从“功能型”到“智能型”,实现安全监管模式跨越

    今年,河北海事提出本质安全的监管工作目标,纵观一年来的工作,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方式,无不体现着质的变化既然要求本质安全,河北海事没有满足于提供辖区安全举措,就自身的职能结合船舶的功能的功能型监管,而是依托智慧海事发展理念,在安全监管领域大胆创新,开创海事智能监管新模式。

    从功能到智能,不仅仅是硬件的总体提升,或者是软件的广泛应用,将线下的监管搬到网上,河北海事意识到实现这样的转变需要一次监管模式的跨越从软硬件的联通到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河北海事的倡导之下,辖区范围内建立了公安、海警、港航等部门参与的海上非法运输行为联合治理机制,牵头落实联合登临检查制度,与海警、公安边防、海洋、渔业等涉海单位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与省、市气象部门、海洋中心预报台、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及时获取风、浪、雾等权威气象信息。

    从“通”到“破”,实现海事网务质的飞跃

    刚刚闭幕不久的全国交通运输会议指出,服务依然是交通运输领域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来,随着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改进提升,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政务服务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许多难题也有了自己的分步解,河北海事在同相关航运企业、服务相对人充分座谈的基础之上,结合交通运输部供给侧改革的总体要求,通过前期的走访调研,发现广大航运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项政策,一类措施,而是针对企业实际需求的一系列解决方案,而促进政务服务更优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对于海事政务服务而言,这是一次质的飞跃。

    为此,河北海事局转换角色,积极谋划,创造性的打破了传统的门外、门内,线上、线下的区分,通过互联网+将一对多的传统服务模式转变为多对多的自主、自助服务模式。前期,结合“互联网+政务”建设,河北海事将12类海事业务办理指南制成二维码,实现了业务办理程序一扫即知,方便快捷,打破了传统部门之间的流程作业模式,真正实现了现实需求和海事服务之间的零距离,通过服务相对人、海事之间的破实现了服务管理的通,结合证书邮寄,一次办结等服务承诺,受到了服务相对人的一致好评。

    随着网上政务大厅的逐步完善,“预约办理”“远程办理”等举措相继推出,进校入企集中审验“绿色通道”定期开放,多项实实在在的便民政策为其节约了大量排队等候时间和往返的费用。正在建立的“诚信受理、无缺发放”机制,对诚信的单位采取了“边受理边完善材料”的并联办理模式,政务办理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今年7月,河北海事局的政务服务入选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并且海事系统唯一一家,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支持。

    当前,在航运业整体低迷,航运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河北辖区海事事业却正在迈入大船大港时代,破解时代发展难题,实现高质量效率发展,关键是在智能监管及网务方面的跨越升级。在未来,河北海事将继续积极服务交通强国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为国家的交通事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作者:杨耀如)

    (新媒体责编:zpl)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