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车源造假 成交造假 人人车艰难过冬

    从滴滴入股人人车以来,人人车经历了从低谷到高峰的转变,但转变的背后随之而来的负面消息不断涌现,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先是车源量造假,CB同售,引入劣质车源;再到平台成交数据造假,将B端单量算在总交易量中,通过拆单的方式刷交易量。总之,为了能上交完美的成绩单,人人车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细节。在这种双重造假的影响下,人人车在短期内迎来了数据的“良好”增长,但是通过刷单造假的方式换取的成绩像泡沫一般,经不起考验,一碰就破。

    对于人人车自己来说,不是不知道刷单造假危险性之高,但是宁可冒着口碑服务猛然下降的风险铤而走险,足以看出其压力之大。压力的来源就是人人车引以为傲的滴滴,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如果人人车年底交易量没有达到行业水平,就将人人车并成滴滴的一个事业部,届时人人车就彻底失去了独立性。为了挽救这样的局面,人人车不得已采取了极端的方式,选择短暂牺牲服务和用户,换取暂时的明哲保身。但可以肯定的是,经历了一番“自救”的人人车已经失去了行业的公信力和用户的青睐,看来人人车很难活过这个冬天了。

    交易量水分大 刷单拆单被识破

    月初,人人车被爆交易量造假,大部分交易数据都是通过拆单方式来完成的。文中指出,12月人人车的成交量为33032单,其中C2B占比约43%,C2C占比约57%,依然没有完成之前给投资人单月4万单的许诺。

    作为一个C2C平台,C2B业务占比如此之高,不禁让人诧异,当然这已经不是人人车第一次曝出此类问题。根据最新网友的爆料,就这3.3万单也是通过拆单的方式而来,水分很大。文中分析了人人车通过5种方式获取的交易量,包括:不计成本超额购买流量;降低服务费放弃营收;CB同售;疯狂扩张员工;滴滴开放APP接口。

    即便如此,人人车12月的交易量仅为3.3万,与其2016年末交易量持平。并且由于激进打折、免服务费的政策,导致人人车11月亏了2.3亿,投资人认为这是明显的弃营收、刷单量行为,紧急叫停后导致人人车成交量迅速下降幅30%。但受制于业绩压力的人人车并没有因此作罢,刷单行为只是不那么明目张胆而转为暗箱操了而已。

    车源质量良莠不齐 转化率不及行业一半

    如果说交易量造假是为了给投资人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那么车源造假可能是为了营造出一片繁荣的氛围吧。近日,人人车以总上架车源日均环比11月增幅达32.1%的成绩宣布完美收官2017年。但紧接着,就有媒体曝出,经过技术手段抓取人人车官网的数据显示,人人车12月车源总量约22万,但其中B端车源(人人快拍)占比高达45%,C端上线的车源仅12万多。

    此外,在人人车C端上线的12万+车源中劣质车源占比达20%。主要以超过8年15万公里,国1、国2排放标准和营运车等车源为主。换句话说,人人车12月车源量增加,得益于降低车辆准入标准,上线劣质车源,大量上架车商车源等方式实现的。

    我们根据人人车12月成交3.3万,车源上架22万来计算,12月人人车转化率仅为15%。据了解,二手车行业转化率在30%左右,而在2016年下半年,人人车的转化率还能保持在28%、29%的样子,能够保证三单成交一单,然而一年后,人人车在交易量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转化率折损了一半。

    另外,加之人人车车源质量良莠不齐,导致退车率也在攀升,高达43%。如此计算,人人车的转化率不及行业四分之一。

    也许人人车是穷途末路,把滴滴当成了一个救命稻草,拼命的想抓住它跳出泥潭,但是显然,在造假的沼泽中挣扎越快陷的越深。如果人人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刷单造假的问题,那么只能看着企业逐渐迷失自己,这样请来神一样的投资人也是无济于事。

     

     

    原文链接:http://news.bitauto.com/hao/wenzhang/619694

    (新媒体责编:zpl)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