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英孚教育总结的五大口语错句,你中招了吗

    (2018年5月,上海)

    学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开口说,但是很多英语学习者说出来的英语很容易变成中式英语,英孚教育英语培训师Tricia总结了五大口语错句,快来看看,你中招了吗?英孚教育始终以“教育,让世界无界”为使命,希望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突破语言的障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jpg

    Tricia Shen 是一名英孚的"元老级"英语培训师,来中国已有十年有余。她有着较为特殊的身份,是一名有着中国血统的 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她自小同时接收西方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熏陶,相较其他的外籍培训师她更懂中国人,相对中国培训师她更了解英语文化。

    Tricia 总结了5句她最常听到学员说过的错句。这些错可能是语法、语序、语境等错误,它们都可能导致你的英语不那么地道。

    Tricia 说这些句子每每听到都让人啼笑皆非,虽然问题不大,但总会让人觉得你的英语不够好。

    来看看你有没有犯过这些错误呢?话不多说,here we go!

    2.jpg

    ❶ 很多学生都喜欢和 Tricia 分享他们的旅行故事,然而一开口却说错了:

    ✘ – I have a travel. 我有个旅行。

    Tricia 点评: travel 是不可数的名词,往往被当做动词来使用

    ✔ – I go travelling. 我去旅游。

    3.jpg

    ❷ 想表达某件事花费了自己很多时间,却习惯因为中文的表达用 "it" 做主语,这也是错的呢。

    ✘ – It costs me a lot of time. 它花了我好多时间。

    Tricia 点评: 一般美国人都习惯以 "I" 来开头,而不是 "It",用 It 开头语法上其实并没有错,但听起来真的怪怪的。

    ✔ – I spend a lot of time on it. / I use a lot of time. 我在这件事上花了好多时间。

    4.jpg

    ❸ 好多中国学生会和 Tricia 用 "你吃过了吗?"来打招呼,可是当它们被翻译成英语说出来,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老外会觉得很莫名呢。

    ✘ – Have you eat your lunch? 你吃过午饭了吗?(注: 这句时态也错啦,表达完成时应该是eaten)

    Tricia 点评: 想和我打招呼,say Hi 就好啦!

    ✔ – Hi / How are you? 你好/你好吗?

    5.jpg

    ❹ 和上一条类似的还有我们从小说到大的 "Nice to meet you." 当你已经不是第一次见某个人时,请不要脱口而出 "Nice to

    meet you." 会让对方觉得你失忆了吗?

    ✘ – 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Tricia 点评: 只适用于初次见面。再见面一定要记得加 "again"。

    ✔ – Nice to see you again. 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6.jpg

    ❺ 中文里吃药、吃饭用的动词都是"吃",但英语里不能用 eat 来表达吃药哦,一定要用 take!

    ✘ – I just eat the medicine. 我刚吃了药。

    Tricia 点评: eat后面跟食物,而药并不是食物啊。

    ✔ – I just take the medicine. 我刚吃了药。

    同样关于吃的错误还有如下示范,很多吃货都想把好吃的留到最后,你知道怎么说嘛?

    ✘ – I will eat the Christmas cake at last. 我要把圣诞蛋糕留到最后。

    ✔ – I will save the Christmas cake for last. 我要把圣诞蛋糕留到最后。

    除了以上十句 Tricia 平时工作中最常听到的错句外,还有一组她觉得大部分初中级英语学生都容易犯错的词—— question &

    problem

    7.jpg

    I have a lot of problems.这里的 problem 指的困难、烦恼、担忧等性质的问题;

    I have a lot of questions. 这里的 questions

    指的是真正的问题,比如今天几度?你吃什么?这句话用英语怎么说?

    (新媒体责编:zpl)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