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尴尬的汽车三包:汽车问题鉴定路在何方

    有关注汽车投诉网的读者可能也会注意到,最近我们出了一系列关于汽车三包的案例分析,其中也通过案例来解读了汽车三包里的一些不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看之前发布过的文章。而在本篇文章,我们将继续谈谈“鉴定”这些事儿。

    其实只要谈起汽车三包,许多的车主肯定会第一时间与遇到“鉴定”这事儿,因为想得到汽车三包给车主的保护,那么首先就得鉴定这辆车是否合符三包标准。

    然而,每当有媒体报道此类的案件时,就会不难发现汽车三包质量争议处理机制就存在着“鉴定难”、“维权难”等问题。就例如汽车投诉网在近日收到的这起投诉一样。

    投诉编号:QT249108

    #FormatImgID_1#

    “车辆侧倾问题已经投诉过好几次了,但是4S店鉴定就是说正常。”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的张先生向我们投诉网的专员大吐苦水。

    其实早在今年的6月份,张先生已经在汽车投诉网进行过投诉,他购买的众泰Z300在开了不到一年之际,就出现了左前低右后翘的问题,经过我们网站与众泰厂家取得联系后,众泰4S店也替张先生完成了检查,但检查结果却令张先生非常的不满意。

    4S店辩称车辆没有任何的问题,属于正常现象,但张先生开车时却明显感觉到车辆往左边倾斜,在开到100公里/小时以上车辆就会非常的不稳,并且打方向也不准,该4S店还表示如果张先生还不满意的话自己去找鉴定机构鉴定,确定有问题才去找他们。

    鉴定为何如此之难?

    其实这起案件就属于典型的“鉴定难”、“维权难”。正常流程来说,车辆有任何的问题,4S检测出来问题了,根据三包把该修的修,该换的就换,问题就能很快的解决了,然而这起案件中,4S店检测后却声称没有任何问题,但车主又很肯定的表示车辆有侧倾的问题。

    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鉴定为何如此之难?小编则认为汽车本身就是一件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越复杂的东西,也就越容易出现故障,一旦汽车发生故障,在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就故障的责任归属问题产生纠纷就是必然的。因为在经济利益上,消费者维护自身的利益,经销商和企业又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例如这起案件可能根据众泰他们的检测标准,就觉得这样是没有问题的,但在车主的角度上,车辆发生的倾斜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从而也就有了这样的矛盾发生,其实无论如何,站在车主的角度看,既然车主已经进行长达半年的投诉了,为何众泰汽车就不能进行详细的长测呢,哪怕是聘请到厂家的专业人员?

    汽车三包中的专家机制

    其实根据这样的案件,在制定汽车三包的时候难道没有考虑到?小编认为并不是的,其实在三包规定中本来就引入了基于“专家技术咨询”的争议处理新机制,为争议相关方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而专家咨询的争议处理机制就是在双方发生纠纷、三包争议时,通过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咨询,专家帮助争议双方分析问题,理清责任,最终化解争议。

    这么一看来,“专家技术咨询”机制似乎很管用啊,直接有第三方的意见,争议相关方也许就心服口服了,但如果这个机制真的管用的话,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么多的争议案件呢?

    条例不明确

    在很多的案例分析中,业内人事跟小编表示,这些专家参与到争议处理中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多,首先第一点就是这种争议处理机制未能完全被消协、质监、工商部门和消费者所认知并接受,一旦发生汽车三包争议,不能充分利用专家资源进行调解。二是在专家的使用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聘用专家的程序、专家费用的支付等问题,这就导致地方质监、消协等部门不太愿意使用专家。

    就例如曾经出现一起这样的案例:一位湖南长沙市的保时捷车主投诉他购买的保时捷车辆出现了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失效,并且已经经过湖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的专家进行鉴定,但4S店却声称:“我方认为湖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的鉴定结论明显有悖于客观事实,并且湖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人员非常不专业,根本不了解保时捷汽车的构造。”

    所以说,汽车三包中的专家机制之所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除了上述业内人士所说的原因以外,小编还认为是条例的不明确,如果专家仅仅作为一个参考机制,到头来还是可能像上述案件一样,4S店一句“不专业,根本不了解保时捷汽车的构造”就可以把这个鉴定结果驳回了。为此更应该把专家意见明确了,这样才能保证到消费者权益。

    总结

    随着汽车三包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车主也了解到了汽车三包的相关条例,因此随之而来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鉴定”纠纷,尽管汽车三包有专门的“专家机制”,但尴尬的是,该机制并没能很好的帮助到车主,在目前由于种种的原因成为“鸡肋”条例。为此车主遇到问题后也只能向媒体或者司法途径解决,确实是费时又费金钱。

    所以说还是要进一步细化并完善专家管理和聘用机制,使质监、工商部门和消协“有专家”,愿意“用专家”,提高汽车三包争议处理水平,“鉴定”路漫漫其修远兮。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