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自行车杂谈:从开始到开始

    (本刊讯)马匹,是最早一批被人类降服的动物。人一旦跨上它那宽阔的脊背,就能以最省力最舒适的方式走遍大地,但同时,马又是一种需要有相当技巧才能被驾驭的动物之一。而人类则很快便发现,让马进行拉动的方式比爬到马背上去驾驭要轻松省力得多,于是,便有了轮子,随之,出现了四轮马车。四轮马车的确是个不小的发明,但人类的智慧自然远不止这些,再后来,人类历史上便诞生了“两轮”。它,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小试牛刀

    据记载:18世纪末,一个下雨天,法国人西夫拉克在街头漫步时,一辆四轮马车突然从身后滚滚而来。由于那条街比较狭窄,马车又很宽,西夫拉克避来躲去才有幸没被车撞倒,但还是被溅了一身泥巴和雨水。这一溅使他突发奇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四轮马车这么宽,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岂不是方便很多!于是回家后立马动手开始进行设计。

    经过反复试验,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在1791年诞生了。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要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可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1816年,德国有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每天从村东的这一片树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树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车子上,走走停停,随心所欲,岂不是很潇洒?于是德莱斯开始制作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造的差不多。不过,他在车的前轮上加装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子,以改变车前进的方向。只不过,骑车时依然要用两只脚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动车子向前滚动。只是,当德莱斯骑车出门试验的时候,一路上却遭到不少人的嘲笑。尽管新东西的出现总是容易会被这样或那样的传统势力所嘲笑,但人类的发明者永远不会因这些嘲笑而停止。

    1840年,英格兰铁匠麦克米伦弄到了一辆破旧的“可爱的小马崽”。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改用铁制,前轮大,后轮小。这样一来,人的双脚在骑行过程中真正做到了离开地面,由双脚交替踩动变为轮子的滚动。1842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跑了近20公里。

    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原本职业是马车修理匠。他们在车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这样除非骑车的技术特别高超,否则就会抓不稳车把,从车子上掉下来。他们把这辆两轮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让观众大开眼界。

    1869年,英国的雷诺看了法国的自行车之后觉得车子过于笨重,便开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车做得轻巧一些。他用钢丝辐条来拉紧车圈作为车轮;同时,利用细钢棒来制成车架,车子的前轮较大,后轮较小,从而使自行车自身的重量减小一些。

    初显锋芒

    从西夫拉克开始,一直到雷诺,他们制作的5种型式的自行车都与现代自行车的差别较大,而在1874年诞生的自行车才是真正具有现代化形式的自行车。当时英国人罗松是在自行车上别出心裁地装上了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只是仍然不够协调与稳定。

    英国的约翰・k・斯塔利,是一位机械工程师。1886年斯塔利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和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那时,斯塔利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已基本一致。

    人类的智慧真是无所不在。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的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这便是充气轮胎的开端。事实上,充气轮胎也可以说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不会因路面不平而震动;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增大了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

    同年,英国考文垂市的约翰・k・斯塔利生产出了第一辆现代自行车——“安全”自行车。其主要特点是采用菱形车架结构,使得车身有更高的刚度和强度,后轮用链条驱动,并通过前叉直接把握方向。这样,就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

    1791年----1888年,自行车的发明和改进经历了近100年的峥嵘岁月。正是有着发明者的不懈奋斗,才由此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而这些自行车的发明者们,更应该被人们记住。

    卷土重来

    1925年以后,世界自行车产量已达200万辆,其中英国占50%,成为当时主要的输出国。其后自行车得到广泛的发展,结构上也有了改进和提高。好景不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行车生产受到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影响。

    直至70年代,能源危机的出现,让世界再次掀起“自行车热”,自行车生产又得到飞速发展。到了80年代,全世界自行车产量已超过八千万辆,中国、日本、美国和西欧成为世界自行车生产中心。

    时间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汽油供给受到了严重限制,汽年数量大幅度缩水,电车也因为战争发生,缩减了大部分线路。上海市区的交通任务,除人力黄包车、板车外,几乎全部由自行车和由其改装的三轮车来承担,这种三轮车因为常被市民小贩用来装载菜品贩卖,特别是用来出摊卖海鲜,而当时的海鲜又以黄鱼居多,故后来上海人称这种三轮车为“黄鱼车”。

    自行车,无需任何能源就可以通行无阻,交通工具如此轻便的优势显露无遗。不仅如此,自行车可以驮物的运输功能此时也被开发出来。因战争期间上海与郊区遭受封锁,各地单帮商贩都是依赖自行车以运输物资,自行车需求更加与日俱增。

    战争期间,上海下层民众有出行之需,对自行车却无力购买。这使得自行车出租业务应时兴起。那时,很多家自行车行都有专供人学车的出租车,“一只角子一个钟点(相当于一毛钱)”。出租车辆通常是流行的26英寸两轮脚踏车,规模较大的车行还备有24英寸、28英寸的脚踏车,和专供少年儿童学习用的小脚踏车以及三轮脚踏车。

    顺应时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而当时的中国自行车年产量只有1.5万辆左右。次年,新中国第一个全部国产化的自行车品牌“飞鸽”在天津诞生。到1958年,上海267家小厂合并,组建成了上海自行车三厂,也就是凤凰自行车厂的前身。几年之后,凤凰牌成了家喻户晓的自行车名牌,一时供不应求。

    50年代,自行车还是较为稀少的“宠物”。人们谈论“飞鸽、永久”不异于后来人们谈论的“捷达、富康”,若是谁家的自行车丢失了,公安局和派出所定会立刻侦破。在以轿车为官员专属的年代里,自行车一直是百姓的自豪。

    60、70年代,自行车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当时还被列为三大件,成为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征。据父辈讲,这是女孩子当时找婆家的首要物质条件,是少女们出嫁时一份倍有“面子”的嫁妆。如果有人骑上自行车,都会引来四周驻足羡慕的眼神。另外,当时凭票购买自行车后,还需要及时向当地派出所登记办证上牌。

    80年代,以国内自行车行业“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 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90年代,自行车的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来品牌如: GIANT捷安特、Merida美利达、TREK崔克等的进入,使千篇一律的老样式自行车被五光十色的新式自行车所代替。特别是捷安特,从进驻内地后基本上每年都保持在排名第一的位置,使“永久、凤凰、飞鸽”不在独享“殊荣”,轻便车、折叠车、山地车、变速车、赛车已遍地开花。过去自行车单一的实用功能衍变出运动功能,让人们对自行车的认识度也远比60、70年代高得多,自行车自此已普遍进入千万家庭。

    时间来到20世纪。自行车在亚洲尤其是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中国的自行车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共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年出口达到2000万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可谓是一个自行车王国。每天清晨和落日时分,滚滚自行车车流在中国的道路上移动,成了颇为壮观的一道风景线。

    时至今日,自行车的诞生与发展已有几百年,在自行车的发展历程中,它的结构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化,也是随着这些变化,使自行车的设计和发展中出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自行车设计思想上的一个大突破;每一次大的变化都使自行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脱胎换骨 共享时代

    当今,自行车已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多,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共享”时代随之而来,“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自行车”“共享汽车”等等。共享已逐步充斥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今天,共享单车俨然成为汽车、公交、地铁以外的第四大交通工具。共享单车将公交、地铁、私家车等有机联接,不仅满足“最后一公里”需求,更让不同出行方式融会贯通。

    共享单车是治理“城市病”的有效手段,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迅速,地铁、公交已经构建起城市交通的“大动脉”。数量充足的共享单车能够充当“毛细血管”,补充完善城市公交系统,为民众出行提供高效的“点到点”解决方案,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于上班族而言,每天都要经历的烦心事就是上下班出行,尽管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但并非所有人的住所或工作地点都靠近地铁站、公交站,而这段距离往往又是“打的太贵,步行嫌远”。

    现在,共享单车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人民可以从居住的小区附近找到共享单车,骑上两三分钟即可到达附近车站或单位,只需花一元钱就能节省更多的时间或金钱成本。

    乘坐公交车,常会在距离单位仅有一两站地的时候遭遇大堵车,以往,我们可能只有默默地看着时间流逝叹气,为这一天将迟到的结果痛心疾首,因为下车步行的时间同样很长。

    而现在,公交车站点周边都有大量的共享单车投放,我们可以选择在拥堵路段的站点下车,然后借助共享单车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行程。

    可以说,共享单车就是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这个问题而诞生的,其风靡的现象也验证了这种模式确实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

    ——绿色出行正当时

    共享单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城市环境污染,和城市雾霾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困扰,在“尾气零排放”的同时,也促进了私家车出行数量降低,减少了碳排放。

    政府、企业与个人共同构建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模式,代表着“新出行”时代已经到来。迄今为止,共享单车行业已经在城市出行、环境改善以及社会资源配制等多方面起到了显著成效,其中,在绿色出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私家车已经非常普及,然而汽车尾气所导致的城市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共享单车的流行,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这种绿色出行方式,不仅更低碳环保,对于久坐的上班族来说,这也是不错的锻炼身体的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蓝天,正在逐渐回归城市。

    ——共享单车几多愁

    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一大批企业迅速进入市场,但同时也有一大批企业退出市场,甚至以ofo、摩拜为代表的企业出现严重财务状况危机的现象,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阻碍。

    拿ofo来说,随着近年来ofo不断暴露出的问题,可以看到ofo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失误日益凸现。首先,ofo小黄车的损坏率极高,高于摩拜单车和哈罗单车。单车借还采取“无桩”模式,没有划定停放区域,其停放较散乱,更无人对这些车辆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跟进;APP中单车的GPS定位也不准确;线下单车的运营维护极为困难,出现了单车围城、占用公共场地、僵尸车辆难处理、单车布局过于分散从而维修困难等现象,运营维护成本大大提高。其次,ofo的押金难退,退换周期长。ofo与其他共享单车企业之间上演圈地战争,进行恶性价格战,不仅致使许多二三线单车企业破产,也给自己的收入来源也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这些都表明ofo在运营方面的不足。同时,由于在共享单车方面的法律还未建立起来,违法成本过低,从而出现了许多人为破坏单车的现象,比如损坏二维码、占为己有等。ofo对用户不合规行为的管理不到位、对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未落实、运营公司与政府的对接不到位,这些都是ofo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018年,ofo的资金运转一直处于困难状态。2018年初,ofo负债表显示,ofo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其中,用户押金为3650亿元,供应链为1020亿元。自2018年以来,至少有9家公司因合同纠纷将ofo告上法庭,涉及物流运输、房屋租赁、广告费用、拖欠货款等多种事由,部分案件已达成和解,尚有多起仍在审理之中。12月,又出现了用户退押金难的问题,而且预计拖欠超过11亿押金未归还用户。甚至出现了裁员的现象。从拖欠供应商货款、缺乏资本注入再到用户押金难退,ofo方方面面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机。资产价值不断缩水,资金成为摆在ofo面前最大的问题。

    ofo的盈利方式分押金与租赁收入、广告收入、用户大数据收入、融资收入和跨界营销等。从押金角度而言,押金确实能够带来短暂的资金收入和周转,可是一旦盈利出现问题,那么押金过多,就会对企业的运营造成很大的危害。就像前段时间的ofo退押难的问题,让ofo面临媒体和用户的巨大压力,那此时的押金,几乎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目前的ofo而言,其租金收入、广告收入等收入,与巨额的研发制造费用以及运营费用相比,其盈利模式并不能够支撑起企业的运转,不能使企业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中。ofo自有资产过大,盈利能力又不足,如此一来就需要融资不断地对其输血,以维持其日常运营。整体来看,ofo还并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仅依靠资本驱动,疯狂烧钱投放车辆占领市场,最终是无法支持ofo继续运营下去的。

    ——明日共享

    共享单车若想要持续健康优质发展,亟需对症下药。此前一篇《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困境及未来发展路径研究》的文章中曾提出过如下建议:

    第一,共享单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都集中于一到两家企业,形成行业垄断,这样才能发挥规模效应,同时也能较好地利用配置资源。所以,像ofo当前面临的困境,想要挺过难关,就应该寻求机会合并,扩大自己现有的优势,同时解决现存的问题。

    第二,政府应该调整对待共享单车的政策,给予共享单车行业更好的行业政策,引导其更规范的发展。应加强城市自行车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增加停放区域,引导单车合理停放。同时,在规划自行车交通网络的过程中,也应考虑到其他类型车辆的车道问题,做好行人道路和自行车、机动车车道的协调工作。政府和行业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范以及租赁信用体系建设。

    第三,共享单车企业可以加强与政府的配合,提供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并配合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加强城市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部门和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共同促进文明骑行的宣传,引导用户文明用车、安全骑行、规范停放,树立良好的交通习惯,提高城市交通文明程度。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落实单车运营商的管理和维护责任,严肃惩处共享单车企业的违规行为。此外,还应利用共享单车服务企业开放的大数据系统,更好地引导城市交通。

    第四,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应为单车的投放、停放、运行及维护建立更完备的工作流程与系统。针对单车分布不均、损坏严重等问题,运营企业应运用互联网技术跟踪单车数量、骑行路线、单车停放区域等数据,及时进行后台监控,定时定量进行人为干预。最后,企业还需要不断开展服务优化,改善用户体验,提供一些人性化服务,如安全提醒、导航指引、天气预报等,从产品层面上升到人文关怀层面,实现精细化运营。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行车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穿梭在日新月异的大街小巷,穿梭在更迭变化的新时代,却一直最基础、最实惠、也最便捷。今天,“自行车”这样交通工具已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而已演变成一种集“时尚”“健身”等等于一体的新载体,更是新经济时代的代名词,开启了它全新的篇章。

    更有功不可没的一点,自行车,让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可以放慢前行的脚步,“让灵魂跟得上身体”,尽情饱览、享受沿途一路风景。(王鑫)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