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特写:烈日下的铁路“穿线人”

    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今夏福州遭遇了罕见持续高温天气。在福州车务段樟林站,铁路货运调车员顶着烈日在轨道中穿行,将始发和终到车站的车厢、车头重新分解、编组连挂,细心保障每一趟货物列车安全正点到发。

     

    “脏、累、苦、险”,调车作业是铁路上最为艰苦的工作之一。车厢与车厢之间的软管需要人工摘解和连接,各个列车的位置也都不同,很难实现调车作业的机械化。调车员的工作就是将到达的列车一辆辆解体,将出发的列车一辆辆编组。

    位于福州鼓山脚下的樟林站,是个区段站,运量大、密度紧,行车工作责任重。无论严寒还是酷暑,调车员都要时刻保持状态,走好每一步,编好每节车,不得有半点马虎。经过30多名调车员风雨无阻的“穿针引线”,樟林站的列车日均解体33列,编组37列,接发302列,每天有1800余辆车在他们的穿引下驶向远方。

    正值夏季高温,地面温度比室外温度要高8摄氏度左右,铁轨和车厢都冒着腾腾热气,这对调车员的身体素质是极大的考验。“司机,10道前进。”在调车机车头部,一位调车员身着桔黄色的防护服,头戴草帽,背着无线电对讲机,向调机司机发出口令,汗珠不断地掉到地上。

    “再艰苦的岗位总要有人去干。”今年41岁的郑国柱说。他是樟林站北调三班调车长,2002年从部队退伍来到樟林站工作,已在调车岗位坚守了18年。

    “这种高温天气确实很难受,但车有固定的出发时间,车不等人,不可能因为天气太热就不做。”郑国柱憨厚地一笑,擦了擦脸上的汗,“如果没有在部队的经历,也许真坚持不下来。”

    “我之前是坦克兵,夏天的时候,穿着迷彩服在坦克里,一场训练下来全身湿透,出了坦克在外边晒一晒又继续做训练。”每次碰到辛苦繁忙的工作,郑国柱就会想想在部队的生活。

    从调车员到调车长,郑国柱肩负了更多责任。“国柱的特点就是懂得‘见缝插针’,整个作业过程都掌握得很清楚。”樟林站站长魏文昌说。

    列车缓缓向10道存车位挺进。“10车……5车……3车……”,随着一声声口令,列车稳妥地挂上了车厢。在几十条钢轨并排的调车场上,郑国柱指导着调车员们“一针一线”地有序作业。他带领的小组每天平均要解体16列,编组18列,穿引900余辆车。

    “年轻的时候,经验不足,在工作的时候不顾危险莽莽撞撞,现在想起以前的‘跳车’经历还有些后怕,组里有不少年轻人,我们必须要保证安全。”谈起调车岗位,郑国柱反复强调“安全”二字。

    每天早上,后勤人员都给每人分发三瓶矿泉水,中午食堂还会熬一大锅绿豆汤,提醒每个调车员做好防暑,身上配好常用药品和盐。针对福州持续的高温天气,调车站已做好应对准备。

    在铁路交通高度智能化的今天,调车编组仍要依靠人工指挥。持续高温下,调车员日复一日,默默坚守,一手拿着对讲机,一手抓着车厢上的栏杆,斜挂在车厢上“穿针引线”,确保每一批作业符合要求,确保每一天当班安全顺畅。

    “调车员的身上背着两条‘命’,生命和铁路的使命。”樟林站区党总支书记郭永忠说。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