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公路通,产业兴——云南怒江州沙瓦村的脱贫故事

    近日,因为一部纪录片,沙瓦村从大山深处搬上电视荧幕。镜头里,云雾缭绕下的沙瓦村,一条横亘山间的水泥路格外分明,而这也是当地众多脱贫故事的一条“主线”。

     

    沙瓦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是坐落在高黎贡山脉上的一个怒族村寨。原先,受自然环境影响,这里交通闭塞,村民出行长期靠一条狭窄的人马驿道。每年雨季来临前,村民都会自发赶去修路,尽力保障这条“生命线”畅通。如今,沙瓦公路贯通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在沙瓦村,每个人都有关于路的回忆。

    有一年雨季,坡罗家的冰箱坏了。因为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维修人员的车子上不来,他只能一步一步将冰箱背下山。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坡罗走一段歇一段,累了就吃点随身带着的干粮。平时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他花了大半天才走到乡里。

    “背冰箱下去那一趟我休息了十多次,修好了还得再抽半天时间把它背上来。”坡罗说,不通路,做什么都难!

    早些年,村民李建华就开始养鸡。同样是因为没有路,他一直不敢扩大生产规模。“我每次也是背下山去卖,一个人一趟最多背20只鸡。”他说,要是能有一条通往山下的路,也不至于让大家这么折腾。

    近年来,因发展产业的需要,沙瓦村对路的渴望尤其强烈。2017年,当地政府决定新修一条水泥路,方便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将来发展旅游创造条件。

    当年9月,沙瓦村通组公路正式动工开挖。不到两年时间,一条近十公里长的水泥路修通了,将沙瓦村与山外的世界串联起来。村民小组长李小二说,路好了之后,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家家户户都开始买三轮车,生产劳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坡罗在村子里开了一个小卖部,还贷款买了一辆拖拉机,方便下山进货。“三个娃娃要读书,本来家里都不同意我贷款买车,但我还是想试一下。现在路好了,我进货方便,还能帮别人拉点东西,赚些运费。”他说。

    李小二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了这条路,村子里发展产业的底气更足了。2019年,沙瓦村60户202人全部脱贫出列。近50亩的猕猴桃今年起开始挂果,收成时直接有收购商开车上来收购。此外,在专家指导下,村民发展起茶叶、核桃、草果等特色产业,还计划发展乡村旅游。

    如今,沙瓦公路上总少不了人来车往。“闲着没事的时候,我们最喜欢看小孩子在水泥路上骑单车。”李小二说。

    沙瓦村不过是怒江州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介绍,经动态监测,截至今年6月底,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可以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千百年来压在怒江各族人民头上的贫困大山即将被彻底挖掉,实现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