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正式启动《邕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立法议案审议工作,大力推动保护“百里秀美邕江”的环保立法进程。
在审议过程中,南宁海事局建议将推进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工作纳入地方法规,并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参与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目前,该立法议案已正式列为2021年南宁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
邕江是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年均通航量约2万艘船舶,水域经济和水路运输业发展快速,发生水污染事故风险大。南宁海事局携手市交通、生态环境等部门推行以“船上分类储存,岸上全接收”为核心的船舶污染防治南宁模式,全力将邕江打造成西江干线首个船舶污染物“零排放”示范区。
联合发力 各展所长
目前,由于邕江上的船舶种类多、覆盖面广,加之部分船员的环保意识不强,依然存在污水直排现象,船舶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2017年12月,结合全市水污染防治计划要求,我们联合5家单位印发实施《南宁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试行)》和《南宁市港口行政、海事、渔政渔港监督、环境保护、城建等部门的联合监管制度(试行)》,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等环节所涉及的监管部门联动起来,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通过闭环监管措施,实现无缝监管。这也标志着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及联合监管制度在南宁辖区正式生效实施。”南宁海事局副局长吴炜蔚介绍了污染防治攻坚过程中的重要突破点。至此,政府主导、海事统筹、各单位合作的“邕江卫士”正式组建。
求变,必须刀刃向内。2018年1月开始,南宁海事局率先推进海事公务船艇升级改造,严格规范海事公务船舶防污染管理工作,打造了以海巡“1011”轮为代表的系列环保标杆船。同时,走访相关单位,对邕江示范航区内公务船舶进行摸底排查,掌握公务船舶的防污设备配置情况,并指导各单位做好公务船舶防污设施改造及船舶污染物排放管理工作。
利刃出鞘,必须形成合力。2019年1月22日,南宁海事局与南宁市交通运输、环保、航道等10家单位签订“平安邕江 绿色水城”共建协议,持续强化联合执法、信息共享,进一步深化涉水职能部门的紧密协作,统筹提升邕江综合治理能力,指导督促相关单位、船舶和船员切实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我们还联合航道、交通运输、水利、公安、城管等部门和两家枢纽船闸、两家水上旅游企业共同开展了创建邕江航段‘安全畅通文明’航区活动,以确保邕江安全、畅通、清洁、文明为创建目标,根据各自职责各展所长,持续提升邕江航区的品牌质量和形象。”南宁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李丽茹说,2019年该航区创建工作获广西海事局授牌表彰。
闭环监管 成效显著
制度创新,重在落地有效。今年8月1日,南宁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今年10月1日,《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污染物的收集、处理都提出明确要求,船舶污染物怎么排、怎么收、怎么防,都需靶向施策。南宁海事局紧扣主题,针对辖区不同种类船舶,采取分类宣传、分类治理的办法,积极开展船舶防污染宣传工作。
“通过学习《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我们了解了船舶生活污水、垃圾、油污水、洗舱水排放处理要求,原来环保工作也没有那么难!”南宁旅发公司“牡丹号”轮船长彭先生在海事工作人员指导下翻阅学习宣传资料。今年1月至11月,南宁海事局累计开展船舶防污染监督检查496艘次,查处使用超标燃油、非法排放生活污水行为25起,累计罚款8.03万元,有力了打击违法行为。
2018年起,南宁海事局主动摸查辖区港口、码头、装卸站污染物接收设施配置及接收能力情况,并依托联单机制及时将问题通报给生态环保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由其督促码头等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并与第三方接收单位签订协议,确保船舶污染物上岸后的转运处置能够有效衔接。
经过2年多的努力,现在船舶产生的水污染物上岸后,由各单位分类管理、处置和监管;船舶生活垃圾等非危险废物由港口、码头接收后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实施管理;接收船舶生活污水的港口码头已纳入市政管网的,按照城市生活污水实施管理,未纳入市政管网的,进入对应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置。
如今,在海事部门的统筹推动下,“邕江卫士”组成单位加强合作,进一步完善了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的配置。预计到2023年年底,在南宁市邕江船舶污染物“零排放”试点航区内航行、作业、停泊船舶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含油污水将全部实现“一零两全三提升”,即:靠港和锚泊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在航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全达标,从业人员环保意识、船舶污染防治能力以及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多方配合 共享碧水
治理一条江,改变一座城,共享清洁碧水,是“邕江卫士”的使命。如今,“船上分类储存、岸上全接收”模式已初具雏形,其他合作模式也在良好运转,邕江命运共同体联系愈加紧密。
2017年,南宁海事局与南宁市蓝天救援志愿者协会签订水上搜救合作协议,充实了水上应急队伍力量,每年定期组织邕江水上应急演练,提高应急保障实战水平;同年,海事、气象、水文、航道等部门合作搭建恶劣天气短信预警平台,在恶劣天气下及时发送安全预警信息。2018年,在南宁海事局的推动下,由南宁市政府发布的《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实施。
2019年,南宁海事局“CCTV+溢油监视监测系统”陆海空天监管网正式运行。如今,该系统已在邕江试点航区共计布设24个CCTV摄像头,接入市交通运输部门溢油监视监测系统15个监控点,可全天候实时掌握各监控点水域船舶污染情况。
今年8月,南宁市人大开展《邕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立法议案审议工作,南宁海事局围绕船舶污染防治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建议将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纳入地方法规,并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参与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助力南宁保护母亲河的环保立法进程。目前,该立法议案已被正式列为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
“让航行更安全、让水域更清洁,是海事部门的神圣使命,事关全体市民的福祉,是‘邕江卫士’的共同心愿。保障母亲河鱼翔浅底、岸芷汀兰,我们既是守护者,也是受益者。”南宁海事局局长覃翀说。
(新媒体责编:news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