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河南郑州市上街区全员核酸检测。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采集员奋战在一线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年龄最大的采集队员,53岁的骨科大夫张松森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两度走上采集一线。每次,他都是提前服下当天的口服药,早早到达集合地点,和年轻人一起走上采集台。右臂伸出采集拭子、收回浸入保存液,一个简单的动作,重复无数次,胳膊酸困不已。而深厚的外科技术功底,使他所在的小组成为采集标本最多的一组。
普外科大夫李娜,是参加检测次数最多的队员。面屏从夏季的清晰,到冬季的模糊,再到春季的清晰,辛勤的付出,也给了她成长的历练。那次紧急通知,晚上7点半开始全员核酸检测。当时,路面还有积雪,冬夜的寒风吹得刺骨。作为组长,联络队员、领取物资、对接社区、迅速展开、奋战到凌晨,第二天早上6点多又继续采集。让她难忘的是,在幼儿园采集,老师贴心地把核酸检测码打印出来,贴到每个孩子背后,方便工作人员扫码。孩子们有序排队、主动张开小嘴,然后说声“谢谢”,令李娜感慨不已:“疫情面前,我们携手,共克时艰!”
刚入职的骨科大夫郑元也,每次核酸检测都积极报名。全员核酸采集、重点人群采集、上门采集、保障隔离酒店、支援其他市区等,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夏天中暑晕倒,病情稍微好转后,立刻继续投入战斗。冬季采集时,手背长了冻疮。夜间紧急上门采集,3、4点钟穿着防护服走小区。郑元也说:“守护生命与健康,是白衣战士的神圣职责,我为自己能够为抗疫出一份力而自豪!”
只有21岁的神经内科护士苏苗苗,是年龄最小的采集队员。2021年8月以来,已经参加了十几次的核酸采集。夏天热得汗水直流、衣服湿透,冬天冻得手麻、面屏上结冰,上门采集爬楼爬到腿软。苏苗苗说:“我只是众多医务人员中平凡的一员,但我深爱着我的职业,深爱着我的家乡。我骄傲,能够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尽一份微薄之力!”
作为医务科科长,副主任医师黑志刚是每次核酸检测的组织者,也是支援其他市区的采集员。科室主任在人员紧张、又要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派出采集员,他不仅要高质量完成采集任务,更要保证每一名队员平安归来。重重的压力下,不到40岁的他,短短的时间,鬓角就长满了白发。黑志刚说:“我们代表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代表上街区,守护好几十万老百姓的健康与安全是我们神圣的使命,我们会一直努力地做下去”。
他们是“通航之都”上街区战“疫”的几朵浪花,也是1300余名卫生健康工作者闻令而动、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的缩影。(文/赵炳政 朱雷洁 周伟志 安志伟)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