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制造两车相撞事故骗保15万元 北京一汽修厂老板获刑  

    个别车主在汽车发生事故后,尤其是在车辆受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为了“免费”修车,联系修理厂人为制造事故骗保。殊不知,该行为触犯了《刑法》,后果很严重。近日,海淀法院就审理了一起此类案件,李某、刘某这两名汽修厂的老板和合伙人因此被判刑。

    被告人刘某是一家汽车配件修理厂的老板,李某是该修理厂的合伙人。去年年初,刘某的朋友有一辆奔驰车需要维修,让其帮忙免费修车。于是,刘某找到李某商议,准备通过制造交通事故骗保的方式解决。二人很快达成一致。

    李某找到自己的朋友冒充司机,在海淀区旱河路附近故意制造了两车相撞的事故,随后通过保险定损等方式骗取保险公司理赔款15万余元。扣除维修车辆的实际花费,刘某和李某从中赚取6万元左右的差价。后经保险公司报案事发。

    检方指控被告人刘某和李某共同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二人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庭审中,两名被告人对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骗保的行为供认不讳,并表示很后悔利用自己熟知的车辆维修行业规则进行骗保。辩护人对两名被告人作罪轻辩护,建议法院综合考虑已退赔赃款、认罪态度较好等情节,对二被告人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两名被告人均构成诈骗罪,综合考虑全案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判处被告人刘某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1万元;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5000元。

    ■法官提醒

    注意五点防骗保

    本案法官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通过故意制造交通事故方式骗取保险理赔款的案件层出不穷,造成了保险公司的巨大财产损失。法官表示,此类案件通常有以下几种特点,保险从业者应当注意。

    第一,关注交通事故驾驶员与事故车辆的关系。多数骗保案件中,肇事司机并非车辆所有人,制造事故的谋划者通常采取找人代驾的方式制造事故,以规避责任。

    第二,重点关注肇事司机不配合调查的情况。保险公司针对事故向肇事方调查,如果遇到不配合的情况,就需要特别注意,很可能涉嫌骗保,故意采取回避态度。此时应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审核疑点,才能减少被骗风险。

    第三,对事故地点现场勘验。保险公司进行现场勘验时应重点关注道路情况、事发时天气状况、查看行车记录仪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骗保行为的线索。

    第四,审核维修发票的真实性。部分制造事故骗保的行为人会采取购买发票方式虚报维修费,因此,要对发票的真实性、发票数额与维修状况进行审核。

    第五,加强定损人员管理。定损员是保险理赔的关键环节,很多骗保行为都有定损员的从旁协助。因此,保险公司对于定损员的定损结果应加强审核,针对大额理赔款更应重点监控。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