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45度让路法”再走红 新时代科普应更接地气

    近几个月,人们一直在朋友圈、抖音、微博看到了疯传的“45度让路法”动画小视频。而就在近日,真实版的“45度让路法”在成都上演,一辆转运危重病人的救护车从成雅高速成都站驶出后遇堵,救护车司机许相如拉响警报,突然,前方堵塞的车辆自觉向两旁45度移动,中间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从成雅高速出口到永丰立交,3公里左右,救护车用了不到4分钟穿越而过。相关资深交警、救护车驾驶员都表示,该让路法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让路法。

    虽然说,“45度让路法”在现实当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执行,比如道路比较拥堵,车辆间距不足时,可能就无法形成真正的“45度”避让。但是,它至少让不少司机知道了遇到紧急车辆时可以选择科学的方式来合理让行。可以说,“45度让路法”的关键不在于“45度”,而是“让路”。因此,它的成功传播,带来的具体方法启示还是次要的,而首先是对社会避让意识的一种推广和普及。

    应该看到,关于为执行紧急情况的车辆让行的内容,不仅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相关规定,近些年也时常有不少地方的交管部门作出提醒。然而从现实看,效果并不是很好。而这次“45度让路法”的模拟视频在朋友圈的广泛转发传播,说明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下,相关交通规则的普及,也完全可以搭载互联网的“快车道”,在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上予以创新,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这其实对互联网时代的科普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启示。传统时代的科普,往往重说教而轻示范,重道理而少实践,一般不够接地气,这也是科普推广成本高、效果有限的重要原因。而在互联网时代,不管是传播方式还是内容表现形式的创新,都有了更大的空间。像“45度让路法”模拟视频在朋友圈流行,因为有趣、直观,即使完全无须刻意强调科普,也能够吸引更多的转发和参与。因此,当前的科普工作,就应该多挖掘互联网传播创新的潜力。

    这方面其实并不缺乏明确的引导。如去年3月,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等部门和机构就与短视频平台抖音联合发起名为“DOU知计划”的全民短视频科普行动,号召全国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及其他有科普内容创作能力的机构和个人,基于抖音短视频平台积极创作和发布科普短视频。类似的行动,无疑是科普形式的一种创新尝试,未来完全可以寻找更多的可能性,让科普传播变得更接地气、更受社会欢迎。

    当然,互联网媒介上的科普传播,信息量大、参与者多,形式创新了,并不意味着科普信息发布该有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可以打折扣。如何保障科普信息高效传播的同时,又避免伪科普乃至谬论的传播,也需要相关机构、科普信息发布方以及普通民众多一些求真、求实的意识和行动。像这次“45度让路法”最初在传播时,就有人担心,这种方法是否真的靠谱。此后媒体和专业部门介入释疑,最终就完成了一次有效传播。这也反映出,互联网时代的科普,不再只有特定的发布方,各个层面的配合都很重要。另外,互联网平台上的科普信息发布,平台方面也可以加强相应的专业审核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压缩伪科普的空间。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