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全球首款植物肉粽子上线,「星期零STARFIELD」携手诸老大和味back用科技打破传统

    2020年的植物肉市场风起云涌。尼尔森数据显示,美国大量肉类屠宰场加工厂关闭,在截至4月18日的一周内,植物性肉类替代品销量较去年同期猛增200%,且在8周内猛增265%。作为肉类的健康替代品,植物肉正越来越受到大众认可。

    而在中国国内,肯德基、星巴克、棒约翰、新元素等一众知名餐饮品牌也加入到植物肉的应用队伍中,推出的相关植物肉餐品在媒体中引发热议,部分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大量好评。

    但植物肉的可能性还远不止于此,国内领先的植物肉本土品牌“星期零STARFIELD”(下称星期零)就想要探索出更多满足中国味蕾的植物产品。近日,星期零宣布与百年粽子品牌诸老大、以及中国风味零食创新品牌味back合作,推出了全球首款植物基人造肉粽子。

    这款用科技打破传统的植物肉粽子有五种口味,分别是咖喱牛肉味、黑椒植物肉丸味、海鸭蛋五花肉味、梅干菜五花肉味以及五香牛肉味,将采用创新性的罐装包装。当前,植物肉粽正在进行众筹,预计将于5月8日正式上架预售,消费者可以在星期零、诸老大、味back三方渠道上买到这款植物肉粽。

    虽然具备牛肉、五花肉的风味口感,但这些植物肉粽子并未使用动物肉,而是以星期零的植物肉产品为原材料。星期零的植物肉在口味、口感、外形上都与“真肉”一致,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椰子油、红甜菜等,制作出具备血色、在高温烹制时能发出嗞嗞诱人响声的植物肉产品。

    保证口感风味的基础上,星期零的植物肉也做到了更加健康。市面上许多植物蛋白肉虽然号称“人造肉”,但并没有技术革新,往往使用大量香精和添加剂,与植物肉追求健康的原则背道而驰。而星期零的产品风味来自天然植物的风味前体化合物,没有添加任何香精,坚持使用天然食材达到对模拟动物肉的更高还原度。同时,星期零的植物肉不含任何胆固醇,热量只有真牛肉的44%,而且由于生产流程透明可追溯,也更为安全可靠。

    作为国内领先的植物肉品牌,星期零获得了知名机构的认可和背书,曾于今年 3 月宣布获得经纬中国、愉悦资本的数千万元融资,是目前国内公开的融资金额最高的植物肉企业。同时,星期零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生产基地的人造肉企业,现在拥有5条人造肉生产线,年产量达到2万吨。

    在此次推出植物基人造肉粽子之前,星期零已经和多家知名餐饮、食品品牌合作。前不久,星期零成为阿里巴巴举办的“潮吃任意门”活动中唯一指定受邀的植物肉品牌,还与棒约翰、gaga、新元素、奈雪的茶、悦璞食堂、红荔村等连锁餐饮品牌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植物肉菜品。

    这些植物肉产品也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与奈雪全国旗舰店梦工厂合作的产品不到一小时便被抢购一空;和红荔村联名推出藤椒植物肉肠粉也在短短三天内卖出了2500多份;悦璞食堂的两款轻体植物肉意面和植物肉丸杂粮饭也深受其客群的喜爱,在三四月份外卖销量始终处于全店Top3。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对优秀的植物肉产品有着充分的接受度。

    随着80、90后年轻人成为主流消费群体,大众不仅满足于吃得饱,而希望美味与健康兼得,植物肉正能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在同质化严重的食品、餐饮市场,植物肉作为一个创新性食材,更能引发消费者的无限好奇。

    相较于此前与诸多头部餐饮品牌合作的产品,星期零此次与诸老大、味back联合推出的植物肉粽子进一步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借助电商平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够体验到这款创新性的植物肉粽子。

    同时,星期零目前的产品生产成本介于大宗采购的猪肉和牛肉之间,此次的植物肉粽子在定价上也有十足优势。3只混合口味植物肉粽的众筹价格为59元/2罐,每一只的均价不到10元,上线不到一小时即抢购一空;而在电商平台上,诸老大酱香黑猪鲜肉粽的单只价格本来就需要8元。消费者可以用与真肉粽类似的价格,体验到更加健康、美味、有趣的植物肉粽子。

    据了解,星期零也正在和更多优秀的食品、餐饮品牌合作研发植物肉的创新产品。由于已经具备成熟的量产能力,且产品品质、成本、技术均具备竞争力,星期零的植物肉商业化进展迅速。从公开报道来看,星期零是国内目前与最多品牌达成合作的植物肉企业。

    在强需求的推动下,植物肉产业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在中国国内,植物肉也正走上快车道,一众餐饮、食品品牌的加入将会进一步推动植物肉市场成长。数字100的最新报告显示,已经有77%的国内消费者听说过植物肉,且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渗透率极高。大众对植物肉的好奇满满,但也需要更多优质新产品的出现,以更低的门槛、更广泛的购买渠道,来让更多普通消费者体验到植物肉的魅力。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