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子女教育一直是所有中国家庭最重视的一个话题。而他们的成长和教育,也是困扰每一个家庭的难题!
“青岛15岁女儿弑母案”、“中北大学作弊坠楼事件”掀起一次又一次轩然大波,悲剧频繁上演,让教育的话题越发沉重。
“教育是什么?”数字易经研究学者张海涛老师提出,“教育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先懂人,再教人。”
重视家庭教育 关注子女情感诉求
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远程教学”、“网课”成为上半年最要的教学方式,在家上学的情况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戏剧化的重叠在一起,成了许多家庭纷争的导火索。
“这两个月因为子女教育的问题,来报名数字易经‘子女教育读心术’的家长数量激增。”张海涛老师对这个现象哭笑不得,“现在许多家长一种情况是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来,甚至淡化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认为教育都是学校的任务。还有更多的一种情况是,家长越努力,孩子越痛苦。家长照顾好了孩子的衣食住行,时间安排到了每半小时应该做什么,但是不仅事倍功半,而且孩子完全不领情,甚至天天吵架。”有些全职太太,陪读妈妈提起这些事情就忍不住的痛哭:“我们努力给的,孩子根本不要!”
张海涛老师非常无奈,但是又必须指出一个事实。不仅家长痛苦,其实孩子更痛苦。家长式心态的教育方式、错误的成长理论、填鸭式的学习方法,掩盖了孩子的特质,埋没了孩子的天赋,成了教育流水线上的“标准件”。
我们常说,叛逆是父母教育的噩梦;但是反过来想,听话,又何尝不是对独立人格的侮辱。
个性化教育的源点要从孩子特质入手
因材施教,一个蕴含古老东方哲理的教育圣经,却很少有家长真正理解它的内在含义。
施教是否因材?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吗?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用督促自己就能主动学习,为什么有的孩子哪怕时刻紧盯着,也不愿意学?你的孩子适合表扬式的激励教育还是越挫越勇的杠精少年?你的孩子需要自由的环境还是榜样的力量?”张海涛老师说:“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特质,甚至还有一些家长张嘴就是我觉得我的孩子应该是怎样怎样,教育孩子不要我觉得,而是要我知道。”
刚刚结束数字易经课程的妈妈说:“我来学习数字易经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我想知道我的孩子他是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才知道如何教育他,陪伴他,我不仅希望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更希望他能快乐的成长。”
张海涛老师说:“我建议做父母的都学习一下数字易经,易经是典型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尤其是在探究孩子性格、特质方面有极大帮助。孩子的教育不是从赢在起跑线开始,而是从合适孩子的方向开始。别人家的孩子终归是别人家的孩子,成功的经验不可复制,生搬硬套只会让孩子和父母双方痛苦。”
(来源:游金地全媒体采编中心 校稿:陈坤英)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