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长城欧拉R1 PK油改电 原来买新能源真要看平台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整个车市的红海,截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00万辆,并且数量还在持续不断的升高。不过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到处充斥着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生的“油改电”,降低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品质,市场中更是有“油改电不可碰”的说法,那么油改电车型与基于专属电动平台而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具体有什么差异呢?今天我就以纯电动平台出身的R1为例,来分析一波!

    空间battle:ME平台带来硬核空间

    江湖中一直有云,新能源汽车没有空间可言。确实,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能拥有足够大的空间实非易事,对油改电车型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油改电车型为了能安排上更大容量的电池,往往需要抬高车内地板,挤压车内空间,后排乘客只能蹲坐在薄薄的座椅上,舒适性?不存在!如果要给车厢留空间,就得把电池包往下突出,降低离地间隙,通过性大打折扣不说,同时娇贵的电池也经不起磕磕碰碰,使用场景大受限制。

    而基于中国首款纯电动车专属平台——ME平台打造的欧拉R1,为了在小巧的车身内掏出更大的车内空间,采用了集成式的电驱动模块、电源模块等,有效地缩小了机械部件的体积,为车内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此外,欧拉R1还坚持长轴距短车身的设计理念,通过“四轮四角”设计将四个车轮尽量布置于车身四角,令欧拉R1的轴距与车长占比大于70%,增加了车内空间,实际空间体验达到了A0级车型的水平,同时舒适性也大幅提升,后座能轻松容纳3名身高超过180的成年人。

    安全battle:保证行车安全

    看过了空间表现力,我们再来看看大家更为关注的一点,也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对油改电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油改电的车辆电池多是采用的“土”字型或者“T”字型的电池排布。这种看似发挥人类智慧的解决方案,但却影响整车安全性能,特别是在车辆发生碰撞、翻滚、等极端情况下,电池容易更易受损。

    此外,油改电的新能源汽车在安放电池组件时会受到原先汽油车布局的限制,所以可能会将电池组排列成不太规则的造型,这对于底盘平整性、电池组的散热性和稳定性都会有影响。而且受限于空间,电池组的包覆也会不到位,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更高。

    反观欧拉R1,其车身底部具备多条纵向及横向传力通道并形成“井”形结构,在电池包安装梁与门槛梁之间也设有缓冲区域,侧面碰撞中车身充分吸收能量,保证了电池包的安全性,车辆前端具备完整连续传力通道,精确控制碰撞能量分配和碰撞力的传递。此外,还有高达4.0的车顶抗压强质比,超强的抗压能力如同“金钟罩”,确保在侧翻时保证乘员舱稳定性。

    而在用电安全方面,欧拉R1更是对整车进行40多种工况、3000多次虚拟仿真分析,还拥有416项整车电安全设计、碰撞极速断电功能,能在60毫秒内极速断电,保障电气系统的安全性,由内而外全方位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完全可以媲美smart、MINI等经典燃油小车的安全水平,属实给力!

    操控性battle:确保车身稳定性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两者在操控性方面的差异。燃油车的布局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了:车头是发动机,油箱在后排座椅下方。但纯电动车的电池组需要安放在车底,所以油改电的车型只能挖掘车底残留的空间,无论是车身配重还是电池容量都无法得到平衡,再加上电池包动辄几百斤的重量,很难保证车辆的操控性!

    而欧拉R1的ME平台,在设计之初就完全按照纯电动车的布局进行考量,车身底部空间全部留给电力装置——驱动电机位于车头,电池组放置在车底偏后半部分的位置。这样的安排让前后轴的重量分配更平衡,有效地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

    另外,在大家更为关注的用车成本方面,欧拉同样也没有忽略7月1日-7月31日期间欧拉还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用户购车可享受现金礼、金融礼、无忧礼三重大礼,减轻了大家的购车压力!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关怀,近期欧拉还为大家带来了6重出行大礼,分别包括:进店礼、清凉礼、出行礼、护航礼、生日礼、保养礼,全方位保证用户的夏季出行安全。

    怎么样,如此看来,欧拉R1这位出身于专属电动平台的选手,果然是没有让人失望吧!最后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消费者不能买油改电车?因为事实证明,无论从空间表现、安全性还是操控性来说,油改电的车都不如正向开发的纯电动车更加靠谱。所以对消费者来说,基于专属平台打造的新能源汽车,才是比较稳妥地选择。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