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兰竹护肤揭秘:没有洗面奶的古代美女如何护肤?

     

    如今,护肤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洗面奶,水乳,眼霜,精华,面霜,面膜……是每个精致女性的护肤标配。

    在你每天享受各类产品带来的护肤效果和精神愉悦时,会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古代没有高科技的加持,没有琳琅满目的护肤品,那么当时的女性是怎么护肤的呢?

    画家刘春明笔下的四大美人

    今天就跟随兰竹穿越历史,细数我国古代女性的养颜护肤秘方。

    爱美之心,自古有之,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有了对美化自身的追求。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学会用动物油脂来润肤,使自己的肤色看起来健康而有光泽,这也算是最早的护肤行为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女性护肤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古代女性护肤的目的主要是去垢、美白、保湿,与今天大同小异。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流行以淘米水除垢美白,称之为“潘”。《礼记·内则》云:“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请靧。”指的就是用淘米水洗脸。比较讲究的“潘”往往由精米制成,含有淀粉、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能能起到一定的养颜功效。米汁美容流传广泛,至今仍有不少人在沿用。

     

    到了魏晋南北朝,又发明出清洗皮肤用的“澡豆”。“澡豆”的主要成分是豆粉,辅之以各类药材和香料。豆类富含大豆异黄酮等营养物质,对女性美容确有好处。但“澡豆”中豆粉以外的某些成分却令人生疑。唐代《千金翼方》记录了一些极其复杂的“澡豆”配方,涉及数十种原料,“面脂手膏,衣香藻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可见“澡豆”多半为达官贵人所用。

    乾隆年间印制千金翼方

    《千金翼方》同时还记录了在“澡豆”中加入猪胰腺的做法,算得上是早期用“胰子”清洁的雏形。此后,“胰子”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用草木灰代替豆粉,再加入猪脂肪等材料,压制成块状,和现代肥皂颇为相近。“旦用洗手面,十日色白如雪,三十日如凝脂,神验。”不仅能用于除垢去污,还兼有养护皮肤的效果,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直到现代,不少老年人仍习惯称肥皂为“胰子”。

    明定陵出土香皂盒

    通过加工动物脂肪等原料制作“面脂”、“唇脂”,在古人的美容产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据北魏《齐民要素》记载的:“用牛髓。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无髓,空用脂亦得也。温酒浸丁香、藿香二种。煎法同合泽,亦著青蒿以发色。”当时的文献明确提到,这类为保护面部和唇部而制作的“面脂”、“唇脂”,能有效起到防皱保湿的功效。

     

    仿制古代“面脂”、“唇脂”

    宋元时期,美容方剂进一步丰富,以宋代《太平圣惠方》为例,已收入980多个美容方。元代许国祯编撰的《御院药方》中记载了一个“三联方”,即先用“褚实散”(相当于洗面奶)洗擦面部,然后用“桃仁膏”(相当于按摩霜)涂抹患部,最后再用“玉屑膏”(相当于美容日霜)涂贴脸上,可以看出,这跟现代护肤流程基本一样。

    古代女子以黛描眉

     

    因古代中医理论有“以色补色”之说,很多美容药方的材料还来自于花卉。《本草纲目》中就记录了大量使用花卉美容的药方,如:“面黑粉滓,用李花、梨花、樱桃花、白蜀葵花、白莲花、红莲花、旋复花、秦椒各六两,桃花、木瓜花、沉香、丁香、青木香、钟乳粉各三两,珍珠、玉屑各二两,蜀水花一两,大豆末七合,为细末瓶收。每日盥靧,用洗手面,百日光洁如玉也。”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人的养颜护肤智慧与那些惊艳绝尘的美人一起留下了绚丽的色彩。

     

    反映唐代女性生活的《簪花仕女图》

    但是古人毕竟不具备完善的化学知识,更没有现代医学对药物功能的实验分析,有些原料不见得具备美容效果,甚至可能因复杂的化学反应对皮肤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他们使用的纯天然护肤原料由于分子较大,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很难通过皮肤吸收,因此大多数都效果微弱,甚至可能会黏在皮肤表面导致感染过敏等情况。 

    兰竹品牌主张“护肤,从吸收开始”,采购全球自然植物的护肤成分,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来解决皮肤无法自主吸收的问题,让护肤品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从而真正满足人们对护肤的需求。

    “弘扬君子文化,创国粹品牌”是兰竹品牌文化的核心,兰竹传承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汲取东方护肤智慧的精髓,回归护肤的本质,不断创新优质的产品,打造出一个满足现代消费者护肤需求的国粹品牌。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