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创新思维破解产业难题 车轮学院 驾培骨干特训营西安举办

    2020年,受行业竞争和疫情因素的双重影响,传统驾校的升级改造呈现加速快跑的大趋势。一方面,驾培市场需求端出现了众多变化,大多数学员对智能化、“无接触”学习手段、更安全的学车环境更加期待。面对如此形式,如果有效进行招生已经成为驾校的一大“痛点”。另一方面,驾培市场的供给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驾校数量的不断增多,全行业正进入微利竞争时代,通过创新以赢得发展的大势不可避免。2020年7月29日,由专注于全国汽车生活服务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车轮互联旗下车轮学院联合超级驾校、超级教练APP、车轮驾考通APP联合主办的,针对驾培机构、教练员的驾培精英特训平台——第二十八期“车轮学院•驾培骨干特训营”线下巡讲会在古都西安美居酒店隆重举行。

     

    本次巡讲会以在新形式下助力驾校招生、驾校营销、教练员教学为主旨,特别邀请了多位业内专家详细分析了当前驾培行业形势并针对痛点提出了解决方案,来宾们认真聆听行业专家的演讲,相互交流心得,并与业内专家共同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会后,多位与会驾校领导表示,此次特训营的课程安排非常具备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让大家都收获满满。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熊燕舞先生演讲

    在上午安排的课程中,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熊燕舞先生首先针对驾培新政进行了主题为《驾培行业形势与对策》演讲。他谈到,当前驾培行业正在发生从政策主导向市场主导,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管理的深刻变化,人工+智能的教学模式正在兴起,这些都需要管理者重新定位驾校的经营方向,适应驾培新时代,招生端要从“守在校内”变“走上市场”、从“坐等学员”变“邀人进校”,从“潜在人脉”变“实际效益”,并在服务端付之于对学员的“感动服务”。

     

    中国驾培管理实战专家,无锡新宇驾校执行校长宋秉忠先生演讲

    在如今这个快速变更的时代,驾校生存是第一需要,招生是驾培行业一直面临着生存的核心,如何结合当下大学生市场做好营销?中国驾培管理实战专家,无锡新宇驾校执行校长宋秉忠先生就《大学生市场如何营销》课程与来宾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主导快乐学车主题元素、主导安全驾驶主题元素、主导驾校企业文化元素”三大极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上午进行的“圆桌研讨”环节,熊燕舞先生、宋秉忠先生还与国家一级教练员张云龙先生和广州乐驾无忧驾协培训讲师刘道正先生一起,针对招生/教学主题,就如何为大学生市场做好招生工作、后疫情时期如何应对价格战、如何通过标准化教学实现招生、如何调整下半年目标四大核心话题进行了睿智的解读,引发现场阵阵掌声。

     

    下午的培训课程,涉及教学、营销、管理方面,更加具体细化。辽宁锦州渤海驾校校长王昆女士首先介绍了《驾校复工后首战》,将自己驾校采用“平稳价格,营销网络化”的“抗疫”战略和实施战术与来宾进行了生动的分享。张云龙先生就《优秀教练必备的实用教学技巧》议题进行了现场培训,刘道正先生则以“鱼塘理论”赋能教练员招生的新思路让听众击节叫好,山东北城驾校市场总监杨阳先生的《绝对成交,实战招生话术》讲解同样给现场来宾带来了实操性启发。

     

    “车轮学院•驾培骨干特训营”线下巡讲会模式以其专业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已被全国驾培机构、教练员高度认可。而从2020年初开始,针对疫情期间特殊因素,车轮学院更是开启了线上直播课分享交流活动,连续推出多场在线公益主题直播课程,联合25位驾培行业大咖在线授课、举办线上答疑专场,从而正式形成了“巡讲会+线上培训”三维架构,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驾培从业者能够参与学习交流。截止到4月,参加线上直播课程学习的驾培人数就已经突破了20万人次。

     

    车轮互联、车轮学院之所以广受驾校和教练的好评,是依托在车轮互联在驾培领域已形成的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双核驱动力,并通过四大产品业务建构的“三大平台一个生态”完整驾培生态圈。目前,根据疫后新形式和新挑战,车轮互联正以“新引擎”所获得的“加速度”发力去不断弥补市场空白,助力驾培行业应时而变,向互联网化、科技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速前进。

    帮助传统驾培行业从业者平稳渡过转型期,全面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工具,助推驾培行业进入一个全新时代,需要车轮互联这样的头部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更需要整个产业人士创新思维,协同努力,这也是此次驾培骨干特训营举办的现实意义所在。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