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西安交大一附院世界首创全磁导航气管插管技术

    7月25日,记者从西安交大一附院获悉,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吕毅教授团队首创的全磁导航气管插管技术,已于7月23日成功应用于临床。

    传统方式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操作者

    什么是气管插管?据介绍,气管插管是一种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措施,主要是将特制的气管软管通过口腔、鼻腔、声门置入气管或者支气管内而提供空气,吸引呼吸道分泌物,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

    传统气管插管方式需要使用喉镜,操作者与患者呼吸道的近距离接触,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操作者。

    已成功应用于临床

    如何利用全磁导航技术,在无需开放患者气道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成为吕毅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前期反复进行动物实验、模拟人实验及捐献器官实验均获得成功的基础上,7月23日,吕毅教授团队与西安交大一附院麻醉科主任王强团队密切配合,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了全磁导航气管插管。

    “这项技术利用体外磁体引导体内的响应磁体,向预设目标区域移动,在气管插管引导条尖端置入磁体,制成引航导条,其尖端在磁场环境下可灵活变向,于颈部前区加载体外导航磁体,可以把引航导条尖端吸向前方,最终进入气管。”在演示操作现场,操作者手持引航导条,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操作原理。

    团队还将研发全磁导航气管插管机器人

    记者了解到,全磁导航气管插管摒弃了传统喉镜气管插管的固有模式,解决了插管专业上的难题,不需要开放气道,无气道分泌物喷溅,可应用于急救复苏和呼吸系统烈性传染病的救治,提高复苏效率,减少医务人员与患者呼吸道的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的同时还能降低麻醉医师的工作负荷。

    “这项技术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以推广普及到民众中去,有助于提高生命急救质量。”吕毅告诉记者,他们曾做过一项实验,麻醉医师、医生、民众经过5分钟全磁导航气管插管操作培训,成功率分别可达到100%、89%和85%;延长训练至1小时,三组操作者的成功率均可达到100%。据悉,下一步,吕毅教授团队还将研发全磁导航气管插管机器人,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