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9日—15日,首届“未来人类学家”夏日田野营第二期活动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向阳镇顺利举办。田野营活动以田野调查和理论学习为主,由来自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教师和硕博士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进行授课、指导学生实地调查。本次夏令营的课程设置旨在对学生进行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层面的启蒙;鼓励青年人对农业转型/环境保护/阶层差距/经济发展等社会议题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倡导年轻一代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他者”的理解。
本次活动由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与法国跨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紫阳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当地政府、企业和村民在活动筹备和举办的过程中提供了诸多支持和帮助,共同促成了本次田野营的顺利举办。
8月10日开营首日,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范可教授给同学们带来主旨演讲“什么是人类学”。范可教授的演讲从学科史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类学四分支——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社会/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和方法,并着重介绍了社会/文化人类学通过理解“他者”进而反观自身的学科关怀。
当天下午,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杨德睿教授给同学们带来学术讲座——“人类学家怎么看待汉族民间宗教”。杨德睿教授的讲座从格尔茨对宗教的定义出发,对几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于宗教的误读进行辨析,并从历史源流、组织形式、中外交往等八个维度对汉族民间宗教的范围、特征进行界定,丰富了同学们对于“汉族民间宗教”这一概念的理解。
8月11日,学员和老师们一起参观了紫阳县富硒茶陶博物馆。下午,南京理工大学李晓斐副教授在博物馆给同学们带来了“理解地方社会——来自田野的经验和感悟”学术讲座。李晓斐副教授以自身在河南中部农村的田野经验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分析修路、庙会、集市等琐碎细节背后隐含的政治权力关系,进而理解地方社会。
当晚,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硕士生王鹏给同学们带来专题课程“农业与社会”。该课程以农业转型与资本主义起源之间的联系为主线,勾勒了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历程以及对边缘地区人群生计的影响,并介绍了当代西方社会科学视域下农业研究的三条主要路径:新古典和制度经济学、恰亚诺夫主义和政治经济学。
夏令营的第三天,国内资深观鸟者、科普作家朱敬恩从自身的观鸟经历出发,向同学们讲述了自身对于大自然的复杂情感及人生感悟,还介绍了当下人们帮助鸟类应对各种环境危机的案例,以及一系列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有趣故事。
当晚,本次田野营的主要发起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候选人王希言给同学们带来了主题课程 “自然人类学”。自然人类学这一研究取向发轫于对危机的反思:以往环境治理的行动逻辑都建立在人与自然的二分和对立的基础之上,其成效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引发了以德斯科拉(Philippe Descola)为代表的人类学家的批判,王希言博士的自然遗产研究正是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她细致分析了金门政府和民间对乌龟和水獭两种动物的保育措施,发现在二者有意识的协作里,暗含着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无意识继承。由此可见,自然人类学对动物、植物的研究不同于生物学,而是通过探究动物、植物与人类的互动以及人类如何赋予其文化意涵,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人”。
食物,语言,景观乃至音乐,都是理解地方社会的入口。紫阳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9年,紫阳民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8月13日晚,浙江音乐学院南鸿雁教授带来学术讲座——《从彭嵩寿与鄂尔多斯民歌说起》。南鸿雁教授介绍了她对圣母圣心会在鄂尔多斯地区的传教活动以及民歌的研究,展现了基督教进入鄂尔多斯地区复杂的在地化历程,并向学员们展示了通过音乐理解地方社会的可能性和主要路径。
除了民歌歌声嘹亮,紫阳的茶业也颇具特色。富硒茶走向茶业市场历时几十载,在经济贸易中,茶是商品;在紫阳人的口中,茶是生活;在本次田野营的过程中,茶也与人类学研究的田野息息相关。李文莹是旅居云南多年的资深茶文化专家,茶业专栏作者。8月14日上午,她以《茶:田野与生活》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如何在云南进入田野,如何在田野中与报道人或其他访谈对象沟通,为同学们短暂的田野调查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下午,在安康生活多年,现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的硕士生尹苗为大家介绍了安康的地方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受到紫阳文旅公司的邀请,本次课程在紫阳最大的茶叶集中交易中心——紫阳富硒茶交易中心——进行。理论课程学习、讨论之后,分组之后的学员们根据自己的主题,在茶叶交易中心进行了调查,与茶商们交流,访问多个茶叶商铺,收获颇丰。
8月15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熊志颖给学员们带来了专题课程“涂尔干的社会”。该课程从日常语汇中的“社会”切入,以涂尔干最后的巨著为核心,深入探讨涂尔干学说的“社会”概念。目的是从方法论的角度理清从具体的个人到抽象的社会的转换,为民族志写作提供思路。
田野营结束前最重要的环节,是各小组对所选主题的田野材料进行整理之后的田野报告总结。范可教授,南鸿雁教授以及李晓斐副教授进行评议。学员们的报告精彩出色,材料收集和内容反思颇有“未来人类学家”的精神。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