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独角兽抢跑“内循环”消费市场新赛道

    “内循环”已经成为近期经济领域的最大热词。如果你闹不明白它,就不知道这个国家已经发生了什么、又将要发生什么。

     

    有经济学家指出,内循环框架将会深刻影响“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的中国经济走向。内循环究竟会掀起哪些商业变革?又会造就怎样的市场良机呢?

     

    8月20日,在“2020中国独角兽嘉年华”一场名为“内循环·大消费”的主题论坛应时而来,多位政商界大咖深入解读了内循环政策的内涵与外延,探寻内循环场域下的消费市场机遇与出路,引发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1.png

    “2020中国独角兽嘉年华——内循环·大消费”主题论坛隆重开幕

    内循环究竟会带来哪些机遇?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财经头条首席经济学家徐洪才,凭借其多年的经济政策研究经验,从专家角度建议企业家在经济内循环这个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城镇化建设、老年经济、制造业升级、高端人才市场,国家政策红利等方向,将有很多机遇可以深度挖掘。

     
    2.png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财经头条首席经济学家徐洪才作《如何把握内循环·大消费的新机遇》主旨报告

    想抓住这些新机遇,就要运用新思维。优势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吴克忠同样对对未来商业趋势做出判断:资本思维和新经济思维将助力独角兽企业指数级崛起,开创内循环经济新时代。

     
    3.png

    优势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吴克忠作《独角兽企业的乘除法思维——资本思维和新经济思维》主旨报告

    然而,经济环境的陡然改变,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舞台和更惨烈的竞争,企业该如何面对?在《内循环·大消费》主题论坛上,多位重量级嘉宾就内循环政策引发的商业变革展开进一步讨论,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多种极具价值的商业趋势前瞻观点。

     
    4.png

    《内循环·大消费》主题论坛上 多位大咖共议中国商业变革

    一位来自江苏昆山的创业者兴奋地对记者表示,之前对自己的创业方向和发展战略不是很有信心,听了大咖们对内循环政策的分析,更坚定了信心,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据悉,在“2020中国独角兽嘉年华”中,共有56个独角兽和准独角兽项目集中亮相,这些项目覆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区块链、新零售、新电商等众多新经济领域,完美契合嘉宾们在论坛中预言的内循环市场机遇,吹响了大消费商机的集结号。

     
    5.png

    56个独角兽和准独角兽项目在“2020中国独角兽嘉年华”开幕式上集体亮相

    与此同时,更有全国知名的华为云产品、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达闼科技等一批明星级独角兽企业以此为契机,通过天九共享平台与广大企业家携手合作,抢占内循环经济下的新商业风口。

     

    众多具有市场爆发潜力的独角兽商机,获得了与会者的热烈追捧,而如此有效的产融对接盛会将有助于激活内循环的底层动力。因为在内循环带来的经济大变局中,消费与投资的良性互动对国内市场尤为重要,无法引导消费的投资和不能刺激投资的消费,都无法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效益,所以要想适应国内大循环下的消费变革,就要发挥把握小趋势,发挥新兴消费的作用。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世界经济的互联互通、人员的交流往来,是历史的大潮流,虽时有阻隔、时有逆流,但这个大潮流,走向明确、势头日盛、不可阻挡。

     

    然而历史总是在螺旋中上升,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经济内循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经济新的顶层设计,指导中国经济的发展大航向。因而,经济内循环催生的商机将是全面的、系统的、持续的。

     

    作为企业经营者,需要紧跟市场风向,抓住转瞬即逝的变革机遇期,抢跑大消费市场新赛道,从而转危为机,拥抱财富,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转自:每日经济观察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