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第一届国际轮胎动力学仿真技术峰会在长春举行

    参会人员合影

    9月2日上午,轮胎动力学协同创新联盟与汽车振动噪声与安全控制综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国际轮胎动力学仿真技术峰会在长春正式启动。本次峰会以“平台融通、产业创新、精品输出”为主题,聚焦轮胎动力学及车辆动力学虚拟仿真与应用等技术问题,探讨轮胎动力学仿真技术发展以及在智能汽车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创新。

     

    轮胎动力学协同创新秘书长卢荡教授,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院长、汽车振动噪声与安全控制综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红建先生,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高振海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整车企业、轮胎企业和高校的专家代表共8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启动仪式(从左至右为高振海院长、李红建院长、郭孔辉院士、卢荡教授)

    会议外场照片

    会议内场照片

    卢荡教授指出,近年来,随着场景模拟、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变革时期,传统汽车产业全业态和价值链体系面临格局重塑,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基于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已经迎来快速发展应用的新时期。希望能通过此次盛会,促进各位学者、专家在动力学仿真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学习,推动轮胎动力学仿真技术发展及应用创新,凝聚产业共识,共助行业发展。

     

    卢荡教授致辞

    李红建院长介绍了汽车振动噪声与安全控制综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关情况,并表示一汽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肩负起“发挥学术带头作用,推动行业共同进步”的使命担当,以本次峰会为契机,以前瞻性的视角、高屋建瓴的观点,就汽车产业数字化大发展时期车辆动力学与轮胎动力学仿真领域相关问题输出高层次的技术报告,携手行业技术创新,助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

     

    李红建院长致辞

    高振海教授表示,技术是趋势也是机遇。针对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研发过程中面临的仿真技术难题,今后要继续深化仿真技术的创新应用,加速仿真技术成果转化,共同推动我国汽车行业自主研发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高振海院长致辞

    在特邀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轮胎动力学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郭孔辉院士提出了轮胎动力学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管欣教授进行了《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拟人智能化评价方法研究》主题演讲;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院长助理兼底盘开发所所长侯杰女士与大家探讨了“数字化大潮下汽车底盘技术的变革”;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高振海教授从人车路闭环角度分析了智能驾驶控制功能,结合汽车动力学特性介绍吉大汽车智能驾驶控制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基于侧纵向动力学协调的运动控制算法;广州汽车工程研究院首席技术总监吴旭亭博士介绍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汽车开发流程”,阐述了“整车开发流程中的轮胎开发”,并针对整车轮胎开发技术及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郭孔辉院士特邀报告

    管欣教授特邀报告

    侯杰女士特邀报告

    高振海教授特邀报告

    吴旭亭博士特邀报告

    为鼓励各轮胎和整车企业对TDA2019关键共性技术课题的研究,感谢他们为行业共性技术水平提升做出的贡献,会议主办方特向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等16家参研企业及优秀专家颁奖。

     

    卢荡教授为参研企业及优秀专家颁奖

    马尧博士为参研企业及优秀专家颁奖

    随后两天,本次峰会将围绕动力学仿真领域的“轮胎动力学模型开发及应用”、“智能网联车辆动力学技术”、“车辆动力学匹配开发技术”、“轮胎虚拟送样虚拟匹配技术”四大技术板块展开专题报告,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与全球专家研讨“UniTire模型体系”、“智能轮胎技术的追踪与展望”、“车辆动力学仿真技术及应用”等轮胎动力学及车辆动力学仿真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创新技术,并将于9月3日下午就“汽车技术对轮胎研发的新要求”展开高层论坛。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