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超实用|致远塾解题思路大公开,助你轻松通过日本考试

    “埋头学习了好几个月,专业知识也复习了好几轮,但是一拿到题目我就头脑发蒙。”

    “看到题目时,感觉每个词都认识,每个知识点感觉都学过,但是整道题读完就是不知道怎么下笔。”

    “到底应该怎么准备笔试?有没有什么判分标准,或者答题框架啊?”

    “之前虽然练了好几道过去问,但是不知道我这么写行不行,能不能通过啊?”

    对于第一次上考场,尤其还需要用日语答题的同学来说,大家一定有不少疑问和不安。

    今天,小远就邀请了,庆应义塾大学修士毕业后正在读博,负责校内监考,熟悉内部判卷流程的陈老师,来为大家彻底分析讲解,小论文的答题套路和答题框架,帮助大家更有信心地走上考场。

    当然,就算你还没开始刷题,看完以后,相信也能掌握一套成熟靠谱的答题思路。

    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基础篇

    01 分析题目

    02 如何答题

    进阶篇

    03 日语小论文写作要点

    04 常用连接词

    01 分析题目

    拿到题目后,咱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题目中的要点,一个一个圈出来。

    在题目有好几个小问,或者题干很长的情况下,这样做的好处有2个:

    1)防止答题时答偏答漏

    当我们奋笔疾书答题时,有没有发生过,题目问的是A,但是写着写着答成B的?有没有忘记第1问里让画的图?或者在答完第3问内容后,有没有按要求举对应的实例?

    这时,题目中圈出来的关键词,就能及时帮助我们发现问题,避免出错。

    2)节省时间

    当题目太长时,我们在答完第1小题后,可能已经忘了第2问问了什么。答完第2问后,又忘了第3问问了什么……

    这时,标注出来的关键词,就能快速的帮我们回想起题目的内容。对于日语阅读速度不是很快的同学来说,更是能节省出不少重复阅读题目的时间。

    你可能会说,这么做的好处我知道了,但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那就让我们用一道真题来练练手吧:

    競争戦略論のアプローチに資源アプローチという考え方がある。その考え方は、模倣するのが困難な資源こそが持続可能な競争優位の源泉になると主張する。それでは、ある企業を競争相手が模倣しようとしたとき、①模倣するのが困難な状況を二つ上げ、②それぞれの状況について模倣が困難なのかについての理由と具体例を示し、説明せよう。

    按你的思路,这道题里的要点都有哪些呢?

    以下是我圈出来的要点:

     

    开题的头两句提到,竞争战略论的方法论中的资源方法论,主张难以模仿的资源,才是持续竞争优位的来源。设定了答题范围的大框架。

    然后假定,当竞争对手想要模仿一家公司时,①提出2个难以模仿的情况,②并分别结合具体例子,解释难以模仿的原因。

    当然,根据每个人的习惯,标注出来的要点可能各不相同。但只要是有助于自己在考试时,快速抓取题目中的主要信息即可。

    02 准备答题

    (1)建立要点模型

    好了,圈出要点后,我们已经充分理解题目了。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在草稿纸上,建立要点的模型(有助于恢复记忆)。

    关于要点的模型,主要就是从大脑中提取出,课上老师给的,或者自己根据教材,整理出的知识点框架或思维导图,并以此为基础准备答题。

    比如,上边例题

     

    中涉及到的模型有:

     

     

    OK,列好答题内容的模型后,就可以对照着动笔写了。

    到这儿,你可能会说,看完题,列出上边这些框架,对我来说才是最难的啊!

    其实,我在备考期间,刷题初期也是这样。

    虽然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点,可真正答起题来,却感觉完全是两回事儿。每天都在内心一万个,我过去这几个月都学啥了,那本书这部分是怎么讲来着,这个问的好像是这个知识点,诶,等等,好像是另一个…

    还好,在经历了那段百爪挠心,天天上头到怀疑人生的阶段后,我终于找到感觉,逐渐答得顺手起来。

    回过头来看,当时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专业知识学得不扎实。要么,是仅仅完成了机械记忆,但对知识点,以及他们之间的脉络关系,没有真正的理解,无法举一反三。要么,是当时理解了,但是没有形成长期记忆,看完忘完。

    所以,要想攻克下专业知识,就必须“理解”和“记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在刷题时,才能在读完题后,将学过的相关知识点,迅速从大脑中调动出来。

    关于这部分具体的练习方法,建议可以参考咱们之前发的,东大学姐分享的文章:考试当前,如何一天刷一本书。

    (2)动笔答题

    现在,我们已经画出要点模型。

    接下来,在用日语答题写小论文时,应该如何将上面的内容表述起来呢?

    那么,我们依然以上边的题目为例,看看如何来具体书写吧:

     

     

    首先,文章第一段,在回答两个小问前,可先围绕题干中圈好的关键词,进行进一步阐述,为后面具体答题做好铺垫。

    这里,对于坚持看到现在也没分神的你,送上一份开篇答题用的套话模板:

    正如上图中的红字部分,其实可以套用到,大部分回答中的第一段。

    拆解下来,就是:

    1)解释概念的定义

    2)强调被考察知识点,是重要内容,占据重要地位(毕竟不重要的话,也不会选择它出题)

    3)然后再抄一两句题干中,带关键词的陈述句,引出下文答案

    接下来,按题目的小问,写好序号,依次开始答题。

     

    此处的分项写序号,可以帮助阅卷老师更方便快速的,找到你的得分点,提高印象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像下图这样,过度使用分项列点。

     

    只有完整的句子,和句子间自然的连接词,才能向老师展现你的日语功底和写作能力。

    好了,具体内容写完以后,如果还有剩余字数,可以在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和升华。

    比如,下面示例中,最后一句是本题结尾的升华,前面的句子,则是对前面答题部分的总结和复述。

     

    经过以上一轮操作,这道题就圆满的答完啦!

    有的同学看完可能会发现,什么嘛,这三段下来,不就是小学写作时学的,总分总结构嘛!

    没错,所以说,笔试答题写小论文,并没有大多数同学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套用咱们中文答题的方法,然后用日语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03 日语小论文写作要点

    在明白了从内容上如何答题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形式上,有哪些可以给我们的回答加分的点吧。

    简单概述起来有两点:(1)用书面体写作,并尽量(2)考虑读者。

    (1)书面体写作

    大部分阅卷老师,会根据考生答题时,能不能分清口语体和书面体,来判断大家的日语能力。所以大家在平时刷题时,一定要注意养成用书面体答题的习惯。

    有关「話し言葉」与「書き言葉」的对应表,网上都可以直接搜索到。塾内的同学,直接参照我小论文课上的讲义即可。

    背好对应表以后,剩下的就是有意识地,在日常刷题时使用,熟能生巧。

    (2)要考虑读者

    这里,大家可以试着想象一下,阅卷老师一次,可能会批阅50-100张试卷。

    这时,一叠干净整洁,结构清晰的试卷,和另一叠字迹难以识别,内容全部堆在一起的卷子,对于辛苦判卷好几小时的老师来说,会更想判哪叠?更容易对哪叠有好印象呢?

     

    即使2叠的内容答得都差不多,得到的成绩也可能会一定有差距。所以,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咱们在答题时,尽量为老师阅卷提供方便后,也能在印象分上,为自己的答案锦上添花。

    以下,列举了几条比较好上手,马上就可以执行的小建议。

    1) 卷面整洁干净,字迹工整

    2) 要分段:至少3段(开头,中间,结尾),根据问题要写上小标题

    3) 不要写长文:3行以上为长文,记得要分出句子来

    4) 句子中要学会中顿

    5) 主谓要一致:主语尽量靠近谓语,主语与谓语时态要一致

    6) 修饰词越少越好:修饰词越多,容易出现长句,或者主谓不一致的情况,让读者读得毫无头绪

    7) 学会举例:即便问题里没有提及,也可以试着举例,帮助读文章的人,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或认知

    做到这些,相信大家都会给老师留下一个,条理清晰,善于表达的好印象。

    04 常用连接词

    对答题内容和答题形式都做好准备后,接下来就是咱们进阶的最后一步 - 用好连接词了。

    将所有语句,按他们之间的逻辑连接起来,使整个回答的内在关系,更加清晰紧凑,语句更加自然连贯,就是一个非常高质量的完整回答了。

    下面,咱们来看看答题时,有哪些常用句式和接续词:

     

    跟练习使用书面体一样,背好自己常用的连接词以后,也要有意识地在日常刷题时使用,达到熟能生巧。

    05 复习

    最后,咱们一起来根据下边的提纲,回忆一下,答小论文题目的步骤和要点吧。

    基础篇

    01 分析题目

    把题目中的要点都圈出来

    02 如何答题

    1)在草稿纸上,建立要点的模型

    2)总分总结构

    进阶篇

    03 日语小论文写作要点

    1)书面体写作

    2)要考虑读者

    04 常用连接词

    看完文章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欢迎来上我的小论文精讲课(扫下方任意二维码,咨询即可)。课上有更详实的内容拓展,保证为大家讲小论文答题讲到100%透彻明白!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