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3万人一起,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无疑是一次“极大胆”的尝试。置身于节奏飞快、高度丰盛的时代,多元化的生活场景,也在某种程度上稀释着人们脑海中之于邻里美好的记忆。但越秀·星悦城却将未来社区生活打造,作为十年造城计划里的重要一环。
3万人的故事,也因「West Life生活荟」执笔开篇。
从广州,到杭州。从2009年美好初会,到如今的超级大城。越秀一直在思考,除了造房子,还能造什么?
占位城市运营商角色,10年时间,越秀不断关注城市界面,同时探索未来美好社区生活的可能性。2019年,越秀华东区域首个业主生活服务体系-「West Life生活荟」美好映世,邀请3万人一起,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与理念相合的人们,展开更高和更深的精神共鸣,生发、创造出诸多意料之外的美好。
马丁·杜·加尔说,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相互吸引,引力不断靠近,变得更伟大而高贵。
邻里之交亦如是;他们与亲情无关,与友情并行,以家庭为单位,因相互吸引,而搭建起了亲密且具有生长力的美好关系。随着商品房的极速盛行,这种关系却逐渐成为奢侈品。
「West Life生活荟」的社群实践,便显得尤为重要。
「West Life生活荟」通过空间、主理人、社群的完美契合,融合城市和人,在不断创新和持续运营作用下,让城市和社区、社区和资源、资源和人、人和人不断交织,让“我”成为“我们”,并生长形成新的关系和场景。
都说,烟火气,是城市应有的底色;而城市生活最烟火气的表达,就在社区里。星悦城认为,社区的烟火气,应该由每一位家人共同经营。
因此,在「West Life生活荟」搭建之初,星悦城就不遗余力的推动社区公共规则的制定,并在业主中挖掘专业度足够且具备领导能力的存在,邀请其成为社群主理人,负责日常活动的组织和社团的运营。
如今,现役轮滑国家队队长,是「West Life生活荟」运动社的主理人,在他的带领下,轮滑社已由一个培养兴趣的社团,迅速成长为可带队参加省级比赛的专业社团;寿司店的店长是食集社的主理人,不定期的周末美食趴,迅速吸引了无数业主的兴趣。正因为这群执行力极高的业主,让「West Life生活荟」不断凝聚、成长。
当他们是社团主理人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擅长组织活动,聚合相同兴趣的人开展活动,邻居们得以彼此熟识,成为亲切而信任的朋友。当他们是业主时,则可尽情享受星悦城赋予他们的精致服务。
两种身份自由切换间,则完成一种传统大院关系与新型社区享受的交融与共生。
这种新型的社群关系,也在不断激发每一位业主,成为“社群文化共建人”的潜力和责任感,让社群得以很快壮大,进入自然生长的状态。
社群的搭建,源于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需求,而一个足以承载精神世界渴望的精神建筑,之于社群的搭建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照内心感受,实现精神富足,越秀·星悦城「West Life生活荟」,将悦动中心、学习中心全覆盖,以场所去影响人们的集体记忆,激发空间的无限活力,成就社群的强大情感和文化符号。让社区不仅仅是建筑与园区的单调物质,而是消融都市冷漠情绪、体味生活温度、品味家园情愫的美好平台。
在悦动中心的打造时,星悦城以“送家人一座健身房,然后遇见更健康的他们。”为初衷,贴心设置友邻驿站、有氧健身区、瑜伽教室、动感单车室以及拳击训练室等,让一站式的社区运动健身设备,保障了业主每日的定量运动。
而学习中心,则希望“能建一座文化中心,让所有爱学习的家人都有更好的归处。”因此,整个学习中心从社区学习室、图书馆、四点半学校、舞蹈训练室,到咖啡吧等一应俱全,让孩童的课外知识教育,到业主的人文休娱,再到老人的晚年颐学,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以兴趣为粘性,「West Life生活荟」还组建了类型丰富的各色社群,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生活意趣共振的快乐。
2019年11月,「West Life生活荟」初见时,羽林争霸、乒乓有型、电竞、悦跑、丹青流韵、篮上人生6大社团同步上新,勾连了一部分志趣相投的业主。2020年7月,「West Life生活荟」迎来全新2.0时代,半年时间内,六大社团拥抱了一次基于自身的升级和蝶变,进阶至研习社、食集社、美学社、运动社、玩趣社、造物社。
研习社侧重学习成长、食集社侧重美食制造、美学社侧重生活分享、运动社侧重健康运动、玩趣社侧重亲子玩乐、造物社侧重创新创造,这个更有包容性的社群2.0时代,以更广阔的兴趣覆盖,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业主们带去“专属定制”的快乐,完美承包了三万人的社群理想,让一群对的人,活出生活的本真。
2019年11月至今,「West Life生活荟」一共举办了超15场社群活动,一半有余皆由邻居们自发策划、组织、服务;未来,我们相信,随着三期的交付,会有更多邻居自发在社群中出现,一同探索美好的更多可能性!
热,而知争藏。星悦城三期95㎡、125㎡精智户型,全城热销中。为每一份「星」动,再启不凡!更多精彩,敬请前往案场探索~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