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运鸿集团:光伏进“户” 让贫困户的“阳光饭碗”端得更稳

    “光伏+农业”产业的新探索,给了农业创新乃至科技改革更多的转型空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免费”的太阳光,让农作物生长更好,同时通过光伏产电卖电增加收益,实现了“一光多利、一地多用、‘一本万利’”的多产业、多收益发展模式。

    光伏农业符合生物链关系和生物最佳生产原料能量系统要求,遵循农产品生产规律并创新物质和能量转换技术,达到智能补光、补水及调温的目的,让其产出的农产品将比现有方式生产的产品更安全、更营养、更多产这就是科技农业的魅力所在。

    以新能源为企业产业结构化调整做铺垫,拓宽企业发展路子,惠及企业驻地经济腾飞,振兴乡村经济。

    地处于鄂东南地区的湖北省武穴市田镇,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自然资源优越,非常适合建设光伏发电系统。由运鸿集团投资建设的湖北省武穴市田镇智能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二期项目30MW的项目已经全面建设投产并交付使用近一年,为该地区的带去了各种“红利”。

    据武穴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运鸿集团在田镇地区的光伏项目自建成以来,通过当地建档立卡的128家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岗位再就业、智慧光伏大棚食用菌种植等多种光伏项目,现在已经全面实现了脱贫,提前完成了今年的脱贫任务。

    离家近、门槛低、收入稳定,老百姓都说“这是个吹糠见米的产业。

    光伏扶贫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有太阳,就能有收益。这样的阳光“伏”利让当地老百姓坐享福利。

    据了解,运鸿集团的“光伏农业大棚”能供给农业大棚内照明等所需电力仅占发电总量的10%,在“光伏农业大棚”自用电网络体系中,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均可满足产业需求、温度需求,自用电体系可单独接入国电网络供电系统供电,根据需求给植物供给光照,延伸日照时间,从而缩短农作物生产周期。

    此外,运鸿集团还能与中国光伏农业工作LED体系、温湿度、通风与空气成分调节系统相调配,保障植物的光合作委员会紧密合作,引进光伏农业工委会策划的,农、光、渔,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经济的多元化、模块化战略。

    与传统农业相比,运鸿集团打造的光伏+农业的模式,融入更多的是将科技要素结合农业生态,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带动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同时,通过实现农业科技化、产业化,为打造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

    随着光伏农业的深入推广,我国农业产生模式将迎来变革。在新冠疫情持续及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整体趋势下,通过光伏+农业产业模式共融,能实现科技增收、农业转型,是一条多方共赢、利国利民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