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2日,第三届化学与环境工程前沿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工业环境管理与风险控制、控污策略与技术体系构建、典型行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等三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懿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段宁担任大会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对室内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指出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复杂,可通过室外空气、建筑本体及设备、人等各种源头进入室内环境,呈现出复合污染特征,对室内空气净化提出新的挑战。
侯立安还提出,要研发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新技术。“在空气净化器的研制中,PM2.5净化技术已相对成熟,要加强对各种VOCs、病原微生物消杀协同净化技术的研发。”同时,疫情期间,过滤式空气净化器可能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要加强对非过滤式高效空气净化器的研发。
此外,要开发生态环保的新型材料。利用纳米、光催化等技术,开发能去除室内PM2.5前体物的生态环保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防止病菌附着于颗粒物传播。但也要重视新材料新技术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例如,纳米材料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机制与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危害生物体。
在先进材料领域,入选了 5 个难题,重点集中在热电材料、纳米纤维、高安全结构材料、 光催化材料 以及新型智能复合材料等方面。
常见的光催化材料,性能比较稳定的主要是纳米 TiO2 体系,但多数催化材料依然停留在实验室研发阶段。而在我国,矿物负载型纳米 TiO2 光催化材料产业化技术已经被临江宝健纳米成功突破,并取得全球领先地位!据了解,目前 展本 纳米提供的产品已经广泛用于涂料、硅藻泥等产品制造,中国也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又一个掌握 TiO2 光催化材料产业化技术的国家,且拥有国际上唯一 一条量 产千吨生产线。
时下除醛技术众说纷纭,可谓是行内看门道,行外看热闹。市场上需提高警惕的“除醛”类型有以下几种:
吸附型(只吸不除,二次释放)
掩盖型(清新剂类,自欺欺人)
过滤型(寿命短、成本高)
离子型(局部杀菌,不能除醛)
封闭型(需严密封闭,可行性差)
而从国际领先的技术来看,光触媒技术是更主流、可靠的一种。展本健康科技“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的研发成功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的一致认可,让光触媒技术成功民用化,进入到千家万户家庭中。
展本健康科技“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首先利用硅藻土的吸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捕捉,然后利用硅藻土壳体表面负载的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作用,将捕捉到的有机污染物持续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它能利用太阳光和普通日光灯光源,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异味,持续长效分解。
工作原理
光触媒在可见光的作用下,价带上的电子(eˉ)跃迁到导带,在价带上产生相应的空穴(h+),生成具有极强氧化作用的超氧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羟基自由基,不仅能将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臭气、细菌等氧化分解成无害的CO2和H2O, 而且具有高效广谱的消毒性能,对各种常见的致病菌都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一般抗菌剂只有杀菌作用, 但不能分解毒素,光触媒则可以将细菌遗体及在体内残留毒素完全分解,达到彻底消毒杀菌的目的。经科学实验证明, 光触媒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芽杆菌和曲霉等具有很强的杀灭能力。从而达到净化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和有效控制细菌、病毒的交叉感染及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光触媒作用过程中本身不发生变化和损耗只提供一个反应场所,具有时间持久、持续作用、性质稳定、安全无毒的优点,不产生二次污染,是国际公认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产品。
纳米光触媒不仅对甲醛有非常好的去除效果,对室内几乎所有装修污染都有非常不错的净化作用,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其它功能类型品牌:
一、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活性炭为吸附技术,不更换会二次释放有害物质;展本除醛宝为分解甲醛技术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二、使用寿命短问题,喷雾型除甲醛类产品往往使用周期很短;展本除醛宝可长久持续使用(建议2年更换一次);
三、耗材贵问题,传统空气净化器需要定期更换滤网,展本除醛宝0耗材,长期分解甲醛,不存在耗材费用。
因为市面上有不少用原始配方冒充的光触媒产品,大家在购买纳米光触媒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认准展本企业店,避免买到以次充好的劣质产品。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