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俘获老板和员工芳心的“幸福绩效”缘何火爆培博会?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这场动荡成为了企业应变能力和管理韧性的“试金石”。当前,不少企业都在积极寻找降本增效、内部革新的方法,苦练内功,升级管理,以弥合疫情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伤痛。

     

    有这样一家企业,历时15年,打造了全球首套自运行绩效倍增系统——幸福绩效。这家企业极具预见性地提早布局,完成了内部自运行绩效体系的创建,先后在营销系统、项目部门和人力、行政、财务等职能部门成功实施,逐步迭代升级。随着“幸福绩效”在内部稳步推进,集团业绩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这家企业就是天九共享集团。

     

    “幸福绩效”为何有如此奇效?

     

    近日,在2020第九届国际培训产品博览会上,天九共享集团董事局主席卢俊卿对“幸福绩效”进行了全方位的揭秘,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议,甚至掀起了关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大讨论。

     
    1.png

    天九共享集团董事局主席卢俊卿揭秘“幸福绩效”

    “幸福绩效”让奋斗者幸福

     

    致力于让奋斗者幸福的“幸福绩效”是将工作目标、客户满意度、创新成果、组织绩效、行为规范、团队贡献、民主评议等各项指标设置为考核内容,对每一位员工进行绩效打分,最终分值将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职级升降、工资升降、绩效奖金、荣誉勋章、年终评优等各个方面,完全实现绩效考核自运行,通过金钱、成长、荣誉三轮驱动与人才形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同体、意志共同体,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幸福绩效在天九共享集团经过多年践行、改进与完善,为天九智慧企业建设和四六工作制、候鸟工作制等管理制度的升级革新提供了重要支撑。据了解,天九共享很多优秀的奋斗者都受益于“幸福绩效”,升过职、涨过薪;但也有一些管理人员因“幸福绩效”降过职、降过薪,然而这并没有降低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反而激发了员工的潜能和自主能动性,在企业内部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高效激励”是保证员工工作效率的源动力,当员工的努力可以得到实质性的回报反馈时,员工的幸福感必然随之逐步提升,从而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因此,“幸福绩效”被一些管理专家誉为“管理神器”,在业内颇具口碑。正因如此,专业机构慕名而来并与天九共享通力合作,将“幸福绩效”打造成为一个公共产品,惠及更多企业,让每个企业的优秀员工、奋斗者劳有所得,营造公平竞争的企业内部环境。

     

    另一方面,“幸福绩效”也极大减轻了管理者的负担,管理者只需要在手机上进行“傻瓜式”操作即可对员工的表现一目了然。可以说,“幸福绩效”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升级的强有力工具,将推动企业走上精细化管理的革新之路。

     

    幸福力才是企业的终极核心竞争力

     

    “幸福绩效”通过激励的方式,既保证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其实提升员工幸福感一直是天九共享集团董事局主席卢俊卿的目标,天九共享也自始至终都将“创建天长地久的幸福企业”作为企业愿景。卢俊卿在自己的管理学著作《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中写道:“幸福力才是企业的终极核心竞争力。”

     
    2.png

    卢俊卿管理学著作《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

    为了打造有温度的“幸福力”,天九共享实施了一系列造福员工的企业管理制度。为了使员工告别打工,走向老板,天九共享打造了独特的晋升孵化器——企业家孵化器。目前已成功孵化出37位总裁,130位公司总经理,150位员工股东,216位终身员工。除此之外,天九共享还设立了贤内助奖、天九爱心互助金、敬老奖、栋梁奖等福利制度,极大地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让外界员工分外艳羡。

     

    客观来看,无论是外界员工的艳羡,还是“幸福绩效”在培博会上引发的热议,都是当前严峻工作环境的侧面体现,从“996”到“007”,一些管理者无视员工的幸福需求,通过不断延长工作时间压榨员工,来缓解自身的焦虑,这反而造成了员工的归属感丧失,效率大幅度下滑。

     

    如何打破“老板管理难,员工工作累”的恶性循环?天九共享集团的“幸福绩效”可谓是一剂良方,将极大地缓解当前严峻的职场压力,为企业管理和员工带来双重利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幸福企业越来越多,幸福文化可以成为一种通用的职场文化。也期待更多像天九共享集团一样的优秀企业,将企业多年经验累积而成的知识“珍宝”产品化、共享化,为更多的企业输出管理经验与成长价值。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