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樱子护肤老师:告别熊猫眼

    一觉起来不是熊猫,却胜似熊猫,恼人的黑眼圈又来了。明明已经坚持早睡,怎么还有恼人的黑眼圈?

    樱子护肤老师:告别熊猫眼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黑眼圈就是窗户上的一层灰!整个人的状态看起来都不好了

    熊猫眼是怎么回事?

    黑眼圈是由于熬夜,情绪波动大,眼疲劳、衰老导致眼部皮肤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形成滞流;组织供氧不足,血管中代谢废物积累过多,造成眼部色素沉着;年纪愈大的人,眼睛周围的皮下脂肪变得愈薄,所以黑眼圈就更明显。

    黑眼圈的形成因素

    1. 遗传因素

    通常黑眼圈患者的眼轮匝肌先天性比较肥厚,或是眼皮的色素先天就比邻近部位的皮肤色素深得多。比如演员梅婷的黑眼圈就属于先天性的色素型黑眼圈,因为她的女儿快快就遗传了她的基因,从小就有黑眼圈。

    2. 色素渗透

    眼睛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包括有斑点,雀斑、黄褐斑等。经常使用化妆品,卸妆不彻底,可能会导致深色素微粒渗透至眼皮内,常见于喜欢化浓妆的女性。

    樱子护肤老师:告别熊猫眼

     

    3. 过度疲劳

    当过度疲劳且休息不足时,由于自主神经失调,血管血流循环不畅而引起眼轮匝肌及眼睑皮肤的静脉血流淤塞。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成年后,多偏青紫色,常伴有眼睑水肿。

    4. 饮食不正常

    饮食不正常,缺乏铁质;吸烟饮酒,情绪低沉,内分泌系统或肝脏有问题,使色素沉着在眼圈周围;缺乏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使血液循环不良。

    5. 睡眠不足

    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眠不足,疲劳过度,使眼睑得不到休息,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该部位的血流量长时间增加,引起眼圈皮下组织血管充盈,从而导致眼圈淤血,血液不循环造成黯黑的阴影。

    樱子护肤老师:告别熊猫眼

     

    6. 眼袋

    眼袋也是加重黑眼圈的一大原因。而形成眼袋原因大概有,疾病,过敏,或者盐分摄入过量,导致体液含量上升。眼袋会增加眶周皮肤和血管的压力,从而逼近血管与皮肤间的距离,让黑眼圈更加明显。随着年龄增长,眼袋会加重,随之黑眼圈也就加深。

    7. 外界因素

    皮肤受到日光的广泛照射,而皮肤下的色素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了沉着,导致这里的皮肤相对于其他部位的皮肤更加显黑。或者当眼睛受到外力打击时,周围血管发生破溃,从而导致皮肤淤血,也会导致黑眼圈,当然除了眼圈周围受到打击之外,脑部的受创也是可以导致黑眼圈的,例如颅前窝的骨折,也能导致眼圈发黑。

    樱子护肤老师:告别熊猫眼

     

    如何预防黑眼圈?

    1.多运动

    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黑眼圈很多时候就是由于眼部血液循环不好导致的,所以适量的运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良好的生活习惯

    少熬夜,要睡好美容觉。人体有固定的生物钟,美容觉的黄金时间是晚上十一点到三点,尽可能在这段时间睡觉或做保养,这样能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规律饮食,保证充足维生素A族和C族的摄入,节制烟酒。

    樱子护肤老师:告别熊猫眼

     

    3.彻底卸妆

    现在几乎每一个上班MM都化妆,但是每天网上下班以后要注意卸妆,卸妆是非常关键的,卸妆不彻底就会对皮肤造成损害,的有害物质沉积在皮肤,同样也就会导致额黑眼圈,所以彻底的卸妆是非常有必要的。

    4. 注意保养皮肤

    眼睛周围的皮肤比较薄,可以选有滋润功效眼霜,不仅可以减低黑眼圈、眼袋问题外,同时也具备改善皱纹、细纹的功效。补水、美白抗氧化的护肤产品,可以有效的帮助皮肤清理色素以及代谢废物。,对于肌肤比较敏感的人,在外出时就要注意,出门戴太阳眼镜,涂防晒,避免过久晒日光。

    5.经常按摩眼部肌肤

    眼睛往上看,用无名指指腹快速拍打内眼角处,那里是上下晴明穴的位置,能够带动深层神经和加速眼部血液循环,拍打20次左右就可以了。下眼袋中央凹陷的地方是承泣穴,是物质营养输送到脸部要经过穴道,布满了血管,血液流通不畅的话血管会扩张和发青,眼袋和黑眼圈就会更明显,用无名指轻压这个地方,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起淡化黑眼圈作用。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